贾代儒道:“这几年我早看清楚了,族里子弟就是在学里来混月例, 根本不肯勤奋上进, 白瞎两府的栽培。
这些娃儿, 小的不说,大的几个多没有科举缘。
我年近五十了,心里那一点子不甘,早在你兄弟夭折时候就淡了。
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你得有这个命。
一个你, 一个政儿,没见你们头悬梁锥刺股, 偏就出来了, 这就是命!”
贾齐也有读书天分,只是,贾齐没这个命,得了这样一个破败的身子。
贾代儒也是荣公的公子。
自幼好学,入学成了秀才,也仅止于此。
贾代善迎娶豪门千金还意有不足。
他迎娶小家碧玉却满怀感激。
这就是命!
贾代善待他不错,他三十六岁, 仕途断绝, 出资兴建私塾。
贾代儒的居所,也是贾代善出资扩充成了三进三路的宅子。
因他有三个儿子。
只可惜,他的儿子一个接一个病逝,银子流水一样花出去没个回音。
贾代儒不由动了老泪, 伸手拍拍贾敬:“你是好孩子,这些年对得起族人,明日我出面,或许他们能听。”
去年贾代儒还是不大乐意,毕竟他是私塾先生,哪有劝人不读书呢。
今年他这个小儿子又不成了,他也想开了。
还争什么呢,人争不过命!
这一次贾珣贾珃的成功,激起了荣宁两府庶枝的积极性。
愿意做生意的人家多起了。
以前大家是嫡枝甩包袱,出去了就不能在族里领取每个月的二两补贴了。
如今把贾珣贾珃一看,那是多少个二两啊。
除六太爷儿子体弱,几家没有合适劳力,大多数人都愿意试试。
但是,石梅却不是糊里糊涂就给银子。而是要求各人拿出考察项目的报表与预算。
石梅考察推敲后,觉得可行,这才会给银子给铺子。
族人还是有些眼界。有几家愿意联合开绸缎庄。
贾赦在江南做官,去江南进货,没人敢忽弄。
再有做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