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打开了母亲的信件。
信上是很漂亮的簪花小楷,写着两句话。
第一句: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第二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贾赦收起信件,冲着石梅抱拳:“母亲安心,儿子记下了。”
石梅暗中得意:小样,本人不会哭,但是本人会说会写啊!
贾赦这里心情激动。
却不妨,他手里的信件,早被身边的侍卫瞧见了。
半个时辰,荣宁街上送别的一幕就到了嘉和帝的案头。
嘉和帝瞧着这两句话心头大震:这个女人的智谋,不亚于任何男子!
这两句话正是为官者的至理名言。
做到这两条,可谓清官!
这一来,嘉和帝觉得这个贾赦可用。
有这样明理的母亲敦促教训,儿子必定不会太差!
石梅这边不知道有人把她看了底朝天。
送走了贾赦,石梅回头安慰啼哭的儿媳。
张氏也能想得开。
正如她娘家母亲所言,夫君出去挣前程而已,比那些被搁置的勋贵人家好得多了。
眼下谁家被搁置了呢?
义忠郡王,忠顺王,甚至北静王都成了被搁置的闲王了。
如今上皇最信任的王爷变成了忠靖王。
圣上的心思很难猜。
石梅也不废那个劲儿。
贾赦离京的隔日,姜恒一行犯官,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终于被押解进京了。
为何拖延将近两个月呢?
却是因为钦差奉旨追查甘肃有关的盐税。
这一追查不得了了。
原本只是烂掉一半的官员,又烂掉一半。
然后,钦差奉旨抄家。
按照惯例,这种抄家的银子,一般归入朝廷,一般留在地方。
办案的官员也能得到几成。
这回却不同,甘肃大旱呢。
嘉和帝大笔一挥,所有浮财,全部充公,返还给地方,用于赈济灾民。
这下子,嘉和帝在甘肃简直成了圣明的化身。
原因有二,其一,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