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老太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点拨(2/10)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河南甘肃山西,旱灾之后又是蝗灾,番薯叶又被吃光了。

    陛下希望明年江南能够增加三百万两的税银。“

    石梅略忖:“贤婿对于朝廷赋税了解多少?朝廷一年总税收有多少?江南五省又是多少?”

    林如海道:“整个朝廷的税赋约莫三千万两,江南五省一千万两。

    其中盐税收入约莫三百万,近年灾荒,盐商捐输约莫四百万两左右。

    只是,最近四年,盐引滞销,盐税努息,亏空将近千万……“

    石梅言道:“盐商的支出,你还少算了一笔,江南各地官员,多方刁难勒索。

    爹妈生辰要一万,祖父母迁坟要一万,娶媳妇嫁闺女又要一万。

    这还不止一个官员伸手,盐商如数给了,这么多银子从何而来呢?

    只有从百姓身上挖取,抬高盐价。“

    林如海心里想着,自己的说了亏空,岳母怎么说起抬高盐价?

    旋即,林如海明白了:“岳母是说,各级贪官逼迫盐商,盐商逼迫百姓。

    百姓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如此,挤占了盐商的市场,盐商的盐卖不出去,自然不再高价购买朝廷的盐引。

    之所以亏空,是私盐挤占了官盐的份额?”

    石梅摆手:“不是私盐挤占了官盐,是盐商垄断盐业,逼迫百姓吃不起盐,不得不铤而走险,若百姓有平价盐,谁会去冒险?

    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让百姓不吃私盐,改而吃官盐。”

    林如海:“百姓不吃官盐是因为价钱昂贵,食盐昂贵是因为盐商胡乱加价……”

    石梅道:“那就不给盐商加价的权利,把这个权利收回朝廷所有。

    然后,利用这个权利平抑盐价。只要盐价便宜,老百姓自然会吃官盐,朝廷税收不就起来了?”

    林如海颔首:“小婿明白岳母之意,可是,官府的盐引盐商不买,一般百姓想买又买不起,平价盐无人肯卖,莫之奈何?”

    石梅想起后世最最具特色粮票补票。

    一整匹布百姓买不起,一两尺三无尺,必定买得起。

    小商贩卖不起整匹布,可以卖零头。

    石梅便道:“一次十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