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当名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68 章(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开春之后, 宋时就回到了汉中。

    冬闲这几个月他将各府都走过一遍, 捡着有矿的重点府县亲身考察一番, 开发了几项重工业和配套的轻工业。因不是朝廷把持的金银铜铁矿, 就叫当地政府搞了招标, 选出有本钱、肯下心力研究开发这业务的大户商人投资。

    前期的基础设施自有那些大户承办, 他回到汉中便挑选精英、培训技术,把技术人员安排到各处主持生产。

    不过这些不算朝廷产业,只怕学生不愿意去。

    如今汉中经济学院已经在他们两口子和之前毕业生的努力下打开了知名度, 内地各省, 特别是江南地方的官府、巨室都来招人, 毕业生双向选择,肯定是先挑条件好的。他们陕西这些刚起步的地方企业,待遇只怕争不过人家, 强令学生留省,只会造成逆反心理。

    宋大人既是本地牧民官, 又是学校校长,自然两方都不能委屈, 于是折衷一下,把毕业后分配工作改成了实习。

    从这一届开始,每个学生毕业前要加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期, 实习由本校老师、工业园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带领, 工作地点就在在本省各处新建的工业基地。

    实习结束后既可在当地工作, 也可以回来再寻更好的工作。而且这几个月就在省内,若出了什么难处理的问题, 自有学校老师甚至校长出手替他们担着。这些学生离开学校和运转成熟的汉中经济园,在外头有一段近乎独立的实习期,将来聘到外地也就能独当一面了。

    宋校长组织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开了个会,将这个安排通知了下去,并不容反抗——不仅要实习,实习回来还要交上一份不低于三千字的实习报告,记述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和取得的成绩。内容要详实准确,要带数字和图表,同一批实习生的内容要经过查重,不许抄袭……

    汉中经济学院的名声是他们两位校长、数十位老师和前面所有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挣来的。在座的学生们也要以师长为榜样,尽己之能,做个于天下有用的人才。

    不论他们将来是在哪位大人幕中做事,或是受雇于富商大户,亦或自己凭才干立足,都要记着自己不是普通的工匠,而是汉中经济学院的学生,胸怀志气要配得上自己的母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