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跟文明连上了,墓葬这种已经被逐步抛弃的习俗,就有了另外的值得学习的意义。
回到现在,说起墓葬来,也绝对不是单纯的鬼神敬畏。
人是有感情的,是有文化传承的,感情体现在对长辈,对父母,对子女,对亲朋的相处之上,生时种种,自有生人来说,死后种种,如何述说呢?总不能在坟墓里埋个保持通话状态的无限电手机,想起什么说什么,好像那个人还活着一样吧。
是思念,是记忆,也是一种寄托,是历史变迁的影子,是文化传承的烙印,是每一代人对世界的认知,同样,也是某种技艺的集大成者。
能够从墓葬之中发掘的东西,无论是千年不坏的酒水,还是依旧保持活性的种子,又或者是精美到令人不敢置信的器物,再或者那些机关,那些壁画,那些墓室布置之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布局和美感……事死如事生,通过墓葬,似乎能够看到历史中那些人是怎样生产生活的。
一个人,于时代,于历史,是渺小的,若蝼蚁一般,无法撑起什么庞大的建筑,但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见证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做出时代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时代存在的证据。
咳咳,最重要的是,活人的东西不好保存,死人的东西,通常能有幸存。
在这一点上,一度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安放在帝王陵墓之中的纪墨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陵墓存在,陪葬就存在,自己的作品就存在,哪怕漫长黑暗,永无尽时,但这种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若封闭的古堡其实是在等待进去的人,尘封的陵墓,可能等待的也是开启的那一刻,向世人展示祖宗的伟业。
泱泱大国,浩瀚历史,那些曾经留下的历史人物或可被人否定,但那些留下的墓碑,那些深埋在墓葬之中的物品,无论多么令人惊叹不敢置信,它依然是事实,是证据,是古人的智慧所展现的傲人身姿。
以为在超越的,是否只是在重蹈覆辙?
以为走在前面,是否只是在追赶背影?
有些东西,是需要一点儿证明的。
夜半三更,纪墨对着一大片坟墓发了一通感慨,那影影绰绰的松柏,夜色之中投下的影子,像是一个个沉默的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