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早死炮灰,手撕男女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6章 上个大学就跟失踪了似的(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果然年轻有为,国家有你们这样的好同志是国家之幸,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厉。”

    姜青黎诚惶诚恐,“领导过奖了,我并没有做什么,全都是商务部的同志们的功劳。”

    负责人哈哈大笑,“哈哈,谦虚是好事儿,但是属于咱们的功劳也不能往外推。”

    回到本单位,姜青黎同样受到了司长等人的夸奖,夸得她都有些脸红了。

    原来商务部给外交部发了一封感谢信,信中的内容是感谢姜青黎等三位同志在借调期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商务部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虽说感谢信的框架都一样,但是懂得都懂出现名字的那个肯定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或者说两个单位之间私底下肯定也会沟通,自然知道谁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姜青黎看着窗外,以后各种外商投资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些影响有好有坏,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到了家,姜青黎发现丈夫正拿着一封信看得津津有味。

    “回来了,老家来信了。”

    姜青黎挑眉,“哦,信里说了什么?”

    他们跟老家通信很频繁,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封信,如果不是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陆川柏是不会特地这么说的。

    “堂哥说服装厂已经建起来了,仓库里囤了不少布。”

    老家的服装厂并不像羊城等地方的那么正规,现在买缝纫机还要票,公社一年也分不到几张缝纫机票,县里自己分都不够,自然没有给乡下的道理。

    想要买二手的也不容易,每个厂子里的机器都是用到不能用了才会淘汰下来。

    经过再三讨论,大队部决定将服装进行业务外包,因为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好起来了,儿女婚嫁都会求爷爷高姥姥地想方设法买缝纫机。

    所以,大队部里有缝纫机的人家还真有十多户,于是大队部便将做衣服的活外包给了这十多户人家。

    有些人家里,一家好几个女人,每天轮流换不同的人来做,速度到也不慢,可惜这个速度跟仓库里的大批量布料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看。

    这会儿仓库里已经堆积了不少衣服,只等时间一到就能挣钱。

    陆忠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