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他转身对青龙道,“青龙,你立刻去查两件事。”
“第一,李景隆在流放途中消失的那段时间,究竟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这么长的时间,不可能只是见了晋王一人,时间上不符合。”
“第二,查清楚李和泽的动向,尤其是他与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三人的门生故旧是否有任何联系。”
青龙领命,“是,殿下!属下这就去办。”
朱瞻墡挥了挥手,示意青龙退下。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烛火摇曳的影子。
他坐回书案前,手指轻轻摩挲着桌上的茶杯,心中思绪万千。
李景隆的消失与重现,晋王的替身,建文遗诏,黄子澄三人的后手……这一切如同一团乱麻,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理清头绪。
局势又乱了,又有人绞进了局势。
翌日,朱瞻墡突然接到了口谕,让其进宫面圣。
“呵呵,襄王殿下,圣上宣您入宫觐见。”
朱瞻墡看着笑呵呵的小鼻涕,一阵无语,他这还一堆事儿呢!
他皇爷爷有什么急的?非得现在召见他?
“行,知道了,等我换身衣服就进宫!”
小鼻涕没有言语,只是默默的站在襄王府的正厅内,等着朱瞻墡换衣服。
朱瞻墡换好衣服后,跟随小鼻涕进宫面圣。
一路上,他心中思绪万千,猜测着皇帝召见他的原因。
李景隆的消失与重现、晋王的替身、建文遗诏、黄子澄等人的后手,这些线索在他脑海中交织,仿佛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整个朝廷的局势。
进入皇宫后,朱瞻墡被引至御书房。
朱棣正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神情凝重。
见到朱瞻墡进来,朱棣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道,“瞻墡,来了。”
朱瞻墡恭敬行礼,“孙儿参见皇爷爷。”
朱棣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随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听说你最近在查晋王和李景隆的后人?”
朱瞻墡心中一紧,面上却不露声色,恭敬道,“皇爷爷,您有话,大可直说,别这么拐弯儿抹角的。”
朱棣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