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站起身,目光如炬,直视着前方。他知道,今日早朝上的文官集团肯定会犯难,他用屁股想都能想的出来。
果然,文官集团的领袖们开始上前奏事,他们纷纷指责朱瞻墡软禁杨荣杨阁老的行为,言辞激烈。
朱瞻墡冷冷地看着他们,仿佛在看一群跳梁小丑。
“陛下,杨荣杨阁老乃我大明之栋梁,为朝廷尽心尽力,如今却被襄王软禁,此等行径,实在令人发指!”一位文官义正言辞地说道。
朱瞻墡冷笑一声,他站了出来,声音平静而坚定:“杨荣,确实是大明之栋梁,但他的儿子企图刺杀皇族。我软禁他,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而非出于私怨。”
此言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哗然。文官集团的人纷纷反驳,而勋贵们则开始窃窃私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你胡说!杨阁老一生克己复礼,他的儿子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一位文官愤怒地指着朱瞻墡说道。
朱瞻墡微微颔首,目光如炬,他深深地看了那位文官一眼,然后缓缓开口:“是非曲直,非一人之言可定。杨荣之子杨让,近日于锦衣卫昭狱之中,策划了一场针对皇族的刺杀。证据确凿,他已被青龙卫拿下,现正关押在锦衣卫的昭狱之中。”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文官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未想过,襄王的手段这么快。
而勋贵们则开始交头接耳。
“嚯,襄王殿下倒是够果断的。”
“杨荣最终还是被他自己的儿子给害了。”
“那能怪谁,只能怪他没有教好自己的儿子。”
太孙朱瞻基站了出来,他走到朱瞻墡的面前,沉声问道:“老五,此事可有确凿证据?”
朱瞻墡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了一卷卷宗,递给了朱瞻基:“这是所有的证据,大哥可亲自过目。”
朱瞻基接过卷宗,眉头紧锁,他清楚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杨荣作为朝廷的栋梁,其子杨让如果真的犯下如此大罪,那无疑是对大明江山的一次重大打击。他缓缓展开卷宗,一页页仔细翻阅,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卷宗中详细记载了杨让在昭狱中策划刺杀的经过,以及青龙卫收集到的所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