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篇 庞多拉“天毁计划”四十二(2/2)
/天。误差为14米。1974年以后,p卫星采用铷原子钟,相对频率稳定度达到10?12/天,误差8。1977年,bkk型采用了马斯频率和时间系统公司研制的铯原子钟后相对稳定频率达到10?13/天,误差则降为29。1981年,休斯公司研制的相对稳定频率为10?14/天的氢原子钟使bkr型卫星误差仅为1。
p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国约翰·霍布斯金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既然可以已知观测站的位置知道卫星位置,那么如果已知卫星位置,应该也能测量出接收者的所在位置。这是导航卫星的基本设想。
p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p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