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道无垠之奇偶平行空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三篇 庞多拉“天毁计划”十三(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从某个分子逸出的电子可能与另一失去电子的阳离子碰撞而复合,也可与中性分子暂时结合而成阴离子。在电离层中,电离与复合总在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块地区内,自由电子和阴离子的浓度与阳离子的浓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因而总体呈电中性。这是物质的第四态,称为等离子体态。电离层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000k,属于冷而弱的等离子体。

    太阳辐射的各种成分对大气的作用不同,短紫外线和射线使大气电离,较长的紫外线使大气分子分解为单个原子,更长的紫外线使2变为3。微粒流能引起大气电离和升高温度等多种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因被吸收而衰减。穿越相同的气层,辐射的波长越短,衰减越多。因此,只有波长较长的紫外线能达到地面,大气的成分也因吸收紫外线而随高度改变。

    研究和火箭实测表明,大约90k高度以下大气分子量没有明显变动,但在高度l0~50k范围内3含量的百分数较大,极大值约在20~35k处。35~40k以上出现n。90k以上2开始分解为氧原子,在更高处n2也开始分解,在约100k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为、n2和n。在约500k以上,n2和2就都不存在了,he和h含量的百分数则逐渐增加,到2000k以上就只有这两种原子了。

    大气分子有向外散逸的趋势。这种趋势与地球引力对抗的结果,大气压力随高度按指数规律衰减。各种成分所含的离子数可能在某一高度上出现最大值,但因各种因素(包括地磁场)对电离层同时作用以及带电粒子的迁移、散逸的结果,实际的离子浓度随高度的变动并不是几种成分理论分布的叠加。大体上,阴离子只存在于70k(白天)或90k(夜晚)以下,其上主要是浓度基本相同的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浓度随高度的分布曲线在某几个高度上出现逗留,这些高度对于电磁波的反射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区域从下而上命名为d层(约在地面以上40~90k)、e层(约90~160k)和f层(伸展到数千公里以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