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海潜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水下抽沙装置·珐华瓷(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不赖。

    “不用。我等会儿自己照。”

    “等会儿就放回筐子里保护起来了。”

    “真的?”童婳忙又拿起相机。

    “哎,我开玩笑的,既然让你跟踪报道,当然要等你拍完咯!”郭超仁眯眼笑。谁让她老捉弄他的。

    “嘘!”童婳选好角度,开始对焦。

    郭超仁连忙闭嘴,见她屏住呼吸,全神贯注,他也蹑足走远一些,生怕粗重的呼吸影响了她。

    片刻之后,见童婳已在查看相册,郭超仁才走近一些。

    “怎么样?”

    “还行。”

    “还行?”

    “很好了,细节都能看得清楚。”

    确实很细节,珐华瓷的特点是隔釉见胎,开芝麻纹片。纹片的开法是,开片四周起翘,隐现蛤蜊光。

    童婳犹不满足:“我回头再修一下片。”

    “唔,调个白平衡就好了。”

    “好。对了,超仁哥。”

    “嗯?”

    “你给我的资料,我还有些地方不懂。”

    “哪里不懂?”

    “我觉得珐华瓷和琉璃器挺像的,怎么区别呢?”

    郭超仁竖起大拇指:“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哦,说明你认真看资料了。”

    刚把瓷片捞起来,郭超仁就跟童婳“剧透”过,这很可能是一件珐华瓷。为了她写稿方便,郭超仁顺手给了她一堆资料加强学习。

    他也存了点小心思,要是记者写错了什么,读者会吐槽记者不专业吗?大概率不会,最有可能吐槽的是,专业人士没给人家说明白。

    珐华,又称作“法华”,是一种低温釉陶胎彩器,始创于元代,而盛于明代,清代之后逐渐稀少。在清人《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作者许之衡对珐华瓷极为推崇,还提及技艺失传一事。

    之所以创始于元代,是因为当时有很多西亚工匠,来到了中原地区。他们将西亚陶器的颜料、审美情趣,与晋中地区琉璃烧的技艺加以融合,发明了“珐华彩”,这一技术主要运用于宫廷建筑构件。在发展过程中,珐华彩传到了景德镇,而后逐渐用于生活瓷器的烧造。

    很显然,元代珐华彩生活瓷器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