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这群人心中最感谢的人,第一个恐怕就是卫冉,其次才会是赵治。
不管是赵大往下的那群孩子,还是后来加入的流民,都是被卫冉领着找到了活路。而山村中出来的人虽只认赵治和虎子,对卫冉这个稍显陌生的人也并不排斥。
此刻他们也深刻的意识到了保卫山村就是保卫自己。在他们的认识中,每天干活就有饭吃,还有新房子住,有的虽说没有女人,那是条件还不成熟,山村中的女人还是很多的,尤其是从山里面出来的,漂亮的像仙子一般,只是缺少个搭桥牵线的人,平白无故的开不了口。
天下没有这么好的地方了,不拼命保护,失去了到哪里找?!
尤其是做技术工种的人,他们干自己喜欢干或擅长干的事情,取得的成果既能反哺给大家,又能获得尊重和肯定,对山村的认同感比其他人更为深切。
留下虎子后,赵治骑马回去拿上落满灰尘的弓箭匕首长枪等武器,和卫冉商量后从河道步行出发,出谷五里探查情况。
两人头顶寒星,踩着河水退却后柔软河床行走。
直到此时,众人的战略目标还不清晰。
散兵是从北岸行进而来的,极大概率是武国的军士,可见两国争战的结果,大概率是武国败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他老人家说的真对!”,趴在河岸下,他看了眼天空嘴中念叨起来。
“你说的是什么?”,虎子问道。
“没啥,就是突然想起这句话来”,他答道。
卫冉的三杀军令本意是约束队伍,但大家目的是什么呢?是杀光这群人还是驱赶这群人?若是用这支百姓组成的队伍杀光武军残兵,恐怕难以做到。他们恐怕最多杀鸡杀猪,杀人,尤其是不放一人的追杀,而且杀的还是武军的正规军队,他们有这个胆子吗?下得了手吗?
若是驱赶,他们回去后带兵来报复又当如何?打宁国是吃了败仗,但若打只有几百人的山谷,易如反掌,况且山谷还在武国境内。
杀也不是,赶也不是,更不可能留下,想到这里他顿感头大。
“咱俩厕所里打灯笼——照旧吧,你先睡我先睡?”,赵治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