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小友想知道的是武国的年份,还是宁国的年份?”
武国?宁国?
赵治在脑海中把初高中能记起来的历史课本翻了无数遍,也没找出来一个叫武国或者宁国的国家,更不用说两个朝代并立的情况下!
完了,完蛋了!
这里完全是一个新的时空!
中年人笑着继续说道:
“若是武国,今年乃景和五年;若是宁国,则是建平三十二年。不知道小友想去哪里?嗯?赵小友?!”
他抹了把头上的冷汗,犹疑地问道:
“哪个国家更强一些?”
既然是古代社会,肯定要去最强的国家,生命才有保障。
若是到了一个即将被吞并或被消灭的国家,那岂不成了亡国奴?!
中年人摇着羽扇,沉吟了片刻,笑道:
“若论国力,宁国国富民富最强,若论军力,武国与匈奴常年争战,而宁国承平几十年,比起武国则稍逊一筹。而单从军力上来看,匈奴最强,但却止步于关外,更被西北的羌族袭扰,宁国军弱, 却和武国化河而治一百多年,而西垂的阴国和更南方的陀国更弱,至今还存留社稷。所以来看,军力或国力并非衡量一个国家的准绳,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大国小国的兴衰皆有天数,并非简单的以某一项的强弱而定”
赵治看着他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如指点江山一般,虽然惊讶却并不吃惊。
作为一个现代人,虽没有细看历史,也大致了解一些。
他想问的其实是综合国力的强,而中年人说的天数,无非是历史周期律那套东西,这并不能用来推导未来的形势,听个热闹罢了。
至于中年人所说的那几个国家,他也没留心记忆。
毕竟只是说出来的,没见过名字,加之他对这世界还充满很强的隔膜感,听的也是稀里糊涂。
“两国的京城怎么走?”
“哦,小友还知道金城啊,这个好走,距此300里左右,一路都是河道,行路甚是便利”
中年人说着,用羽扇指着院门方向:
“从竹林出去向南二里,有一条河,河边有竹子,可以伐竹做排,沿河流一直走就是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