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后,他又捡了两根木棍绑着做了一个简易的圆规,一根插在碗底中心位置,转着圈调整碗的圆度。
陶器最早出现于人类新石器时代。
它的做法简单,取材方便,把粘土搓成想要的形状,使劲儿烧就行。
但这样做出来的陶器有个缺点——会渗水,得上釉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姥爷就是做陶器的,从小到大的假期里,他最爱去姥姥家玩,没少做这玩意。
不过,他跟着姥爷做的都是大件,像花盆、腌酸菜的坛子、大水缸等等,做碗还是第一次。
其次要做的是釉料。
现代工艺的瓷器,釉基本都是经过一定的科学配比或者工匠的经验,使用各种材料如石英、滑石、高岭土等研磨成粉制成。
他没时间研究和寻找材料,况且也不需要把陶碗做的多么精致。
就是个吃饭的东西,又不是艺术品。
所以他用了他姥爷早期的一个制作釉料的方法——黄泥巴水加草木灰。
黄泥中含有铝、钙、镁和铬,而草木灰中则含有锰、铁、钛、钠、铝等元素,调和以后,就是一种特殊的釉材料,经高温后融化,会在碗的表面变成一层光滑的釉层,既美观又防水。
然后是上釉。
也有很多方法,有蘸、荡、浇、刷、洒、轮等方法,木碗太小,只能采用刷的方式。
他铲了一把细草,缠起来当刷子,沾着碗里的泥巴水,把碗胚里里外外都刷了一遍,放在一边晾着,嘱咐小孩子不要乱摸。
然后把引燃的炭铲进窑里,加入更多的木炭后,把泥碗放进去,封上门,铲一块树皮当扇子,对着进风口扇。
扇了一会,他累的胳膊疼,喊正在旁边玩泥巴的小孩子过来,排队当扇风童子。
他则在旁边填料,给他们讲故事。
故事内容是他以前看的网文小说,以及能想到的志怪小说,各种飞来飞去的剑仙、凶神恶煞的妖怪,飞天遁地的法师、移山挪海的大力士等等。
这群孩子哪里听过这个,一个二个围过来,激动的满脸通红,肚子饿的咕咕叫,小胳膊也不舍得停下来。
中午时分,小叶子带着果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