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他新研制的手雷,比原先的竹筒雷要稍重一些,但威力却是至少大了三成以上。
遗憾的是,即便有了足够的粮饷,募兵却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北直隶的百姓大多比边民富庶,在这明末时间,从军乃是最下等的选择。
所谓贼配军这种固有观念,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为此,杨延宜也急的嘴上都起了泡,他又不愿意去吸收那些军户里的老油条,不得已到离京城更远的地方去募兵。
就在这一片欣欣向好之际,从广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打破了一切平静。
朱由校收到了熊廷弼的奏报,立即召集百官议事。
而那些递交了辞呈的官员,此时也顾不上脸面了,齐齐来到了乾清宫。
熊廷弼的奏报中,指责王化贞轻敌,以至于被内奸孙得功打开城门,将沈阳献给了建奴。
他自己考虑到铁岭已不能守,遂带领本部两万军马,前往广宁以拒建奴。
王化贞从宁远发回来的奏报,则是怒斥熊廷弼拒不派兵救援沈阳,对熊廷弼则多有指责。
杨延宜由于去了北直隶募兵,目前不在京城内,朱由校一时没了依仗,顿时有点慌神。
方从哲仔细的查阅过奏报后,问出了那个关键的问题,他说道:“熊廷弼竟然敢弃守铁岭!那开原呢?”
“开原尚未有消息传回来,阁老,您是担心开原也丢失了吗?”
朱由校一边命人急召杨延宜入京,一边回答道。
他想起杨延宜制定的平辽策,当中关于辽东最重要的就是沈阳。
沈阳是大明朝廷在辽东的重镇,辽东最大的火器制造厂,就在沈阳。
群臣商量了半天,也没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来。
但相互攻讦却少了很多,再没有谁去拿熊廷弼的事儿指责方从哲。
也没有谁提出东林党是王化贞的后台,因此要负责之类的话。
朱由校知道军事他们插不上嘴,索性也不与他们商量了,改为讨论军备、军需是否完备的事情。
傍晚时分,杨延宜终于顶着夕阳,回到了北京城。
他走到乾清宫时,朱由校望着他差点掉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