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进行这个协调,非内阁不可。
沈大人带着公文和杨延宜一起去了内阁,可内阁,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团乱糟糟的。
那些搬运公文奏折的内侍们,几乎跑断了腿、累弯了腰,六部绝大部分的文官都上了辞呈,并将累积的公文,一并送往了内阁。
朱由校当庭咆哮、侮辱斯文,迎来了最强烈的反弹。
杨涟、吴道南、刘一燝他们正忙得脚不沾地,那些公文奏折,莫说看完批完了,现在连放置的地方都没有了。
首辅大人不知所踪,阁臣叶向高,也提出了辞呈。
杨涟他们在得知了杨延宜的来意后,一指身后如山的公文奏折,说道:“你看,现在别说礼部和吏部了,六部都没人了,谁来办这事呢?阁老也不知道去哪了,陛下这次……唉!”
杨延宜苦思冥想了许久,他把后世的皇帝那些事迹,统统在脑海里面过了一遍。
等他想到后世的清雍正皇帝时,顿时眼睛一亮!
有了!破局之法,当在这里了!
……
乾清宫。
朱由校也知道了六部官员集体辞职的事情,他确实有一些慌了。
但理智告诉他,现在绝对不能妥协,不然他后面的一系列政策,将很难得到推行。
思虑良久后,他找来骆思恭,开口问道:“骆卿,阁老说百官皆贪、无官不贪,你看呢?”
骆思恭思考了片刻,点出了寥寥有限的几人,说道:“据臣所知,京官中,御史左光斗、御史袁可立、阁臣兼兵部给事中杨涟、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杨延宜、五军都督府武选司袁应泰,寥寥数人而已。”
朱由校听到了杨延宜的名字,心里很是高兴。
但他很快就皱起了眉头,问道:“武选司袁应泰,他会是清官?”
不由得朱由校有此一问,朝廷中最肥的官员,莫过于兵部的武选司郎中和礼部的文选司、考功司郎中,这几个职位了。
但凡大明文武都要从这几个官手里走一遭,除了像杨延宜这样的顶级武将,由皇帝亲赐的之外。
骆思恭却是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说道:“以臣掌握的情报来看,他是个清官。”
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