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
每当有蝗灾,往往就意味着饥荒、动乱、死亡。
很多时候,在史书上只留下短短的几句话:
“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
“是岁饥,人相食!”
但百姓也不是一开始就愚昧的,也想过无数种方法抗争。
但是,最终都是无力回天,只得屈服这种天灾,将之神化。
渐渐的,大家蝗灾与“修德”、“上天惩罚”联系在一起。
唐太宗时有吃蝗自责的故事,以示愿意承担失德之罪,莫连累百姓。
唐朝时的汴州刺史倪若水,曾公然拒绝御史灭蝗的指令。
并且还说:“蝗是天灾,自宜修德。刘聪时除既不得,为害更深。”
意思是说:蝗灾是天灾,修德才是唯一办法。前朝有个人叫刘聪,也曾经尝试除灭蝗虫,结果就招致了更大的灾难!
连皇帝、大臣都是这种思想,底层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看到这里,张天不禁头疼。
若是百姓能够解放思想,趁现在未成灾,全力捕杀。
虽然不能彻底消灭蝗虫,但至少也可以保住一部分粮食。
现在只顾拜神求上天帮忙的,跟等死没什么区别。
就在此时,蝗神庙前的小高台,一位身着儒服、年约五十的中年人走了上去。
手里拿着一卷纸,开始高声念道:
“夔州举人王守田,受百姓所托,祭告上天……”
念了这一句,看了周围一眼。
周围百姓顿时安静一片,肃容以待。
举人王守田满意地微微点头,继续念道:
“伏惟神明,锡福兆民,庇佑农耕,驱除螟螣。今日神虫,满布田野,食我黍稷,剥我仓癝。”
“民以食为天,神虫降凡,民众惶恐,寝食难安,不知失德于何处。”
“吾诚祈神,纡尊降贵,收蝗子孙,勿害庶民。田园失色,百姓焦心,神明岂忍视之乎?”
“吾等民众,顶礼膜拜,感念神恩,救民水火。愿神威临,恢复田园,重现生机。”
“吾等虔诚,神明鉴之,蝗灾退去,百姓安宁。自当奉上三牲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