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也下场,阁臣周延儒竭力赞成皇帝带中枢南巡。
信王眼前一亮,哇喔,原来‘大忠臣’就在身边。
武王在江南的暗手,几乎全部反正,文官‘大获全胜’,以后就算不敌,大伙保留实力也有绝对安全的后路,更加肆无忌惮,一封加一封的奏折往通政司送。
按照大明中枢以往的尿性,任何事都有正方反方,偏偏这次没有,赞成南巡的热火朝天,大约占京官三成,其余人默不作声,连一封驳斥弹劾奏折都没有。
南巡几乎已成定局,就看信王什么时候决定。
但是,真正到做决定,好像还差临门一脚。
朝臣这时才反应过来,五军都督府勋贵对南巡一言不发。
这群闲人平时啥事不做,朝堂像个隐形人,真正决定大事的时候,天下人突然发现,勋贵不点头,皇帝无法南巡。
哪有抛弃‘武力’,带着文官跑路的皇帝?
一个被勋贵抛弃的皇帝,还是皇帝吗?
周延儒决定亲自到英国公府说服他们,酝酿几日,得到信王隐晦默许后,提气来到国公府。
门子的回答让周状元一个趔趄,差点把腰闪断。
“公爷和小公爷在武王府,大小姐生子,长辈在守护坐月子。”
你奶奶的,堂堂英国公,去伺候月子?
周延儒只好无精打采回到文华殿复命。
那边不用去,因为武王府不见客,不是王妃不见客,是武王的父亲住在王府,送礼可以,人员概不准入内。
轰轰烈烈的南巡,就这么突然搁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