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外面问题准备好后,回头再看大明中枢。
首辅成了烫屁股的职位,朱由检本有意朱国祯,老头绝不敢,因为他不是顾命大臣呀。
没办法,又抬出高攀龙,但老高被稷武王教育过了,除了监察,他什么也不做,还是不行。
顾命大臣还有谁?李精白、冯铨、孙传庭、周延儒,声望都不行。
挑来挑去,前面三人与武王说不清,还得周延儒上。
但武王警告过他,不准任首辅那个背锅职位。
拖了两个月,信王突然发现,咦?根本用不着首辅,他就是半个首辅、半个皇帝,还省事了。
这期间,信王给武王不停写信。
第一封,皇婶皇叔久别,应合家团聚,共享天伦。
溜嘴皮子玩空炮,张之音没有出塞,所以朱鼎顺没有回。
第二封,恭贺兴圣、善圣娘娘庙开始供奉,朝廷派来一队使者。来头还不小,内廷曹化淳为主。
还是在试探,半个月,连武王的人都没见到。
第三封,终于说正事了,朝事艰难,皇叔是大明威远大将军,应押解藩国供银回朝。
老子不拿你一个子,还想从我这里得好处,半个月,朱鼎顺依旧没有搭理。
第四封,干脆明说了,朝廷拮据,饷银和俸禄停发,请武王劫难纾困帮助一下。
亲戚借钱,有借无还那种,更没有搭理。
辽东的经历,他就记住一条,不能以好坏看待朝臣。
必须以务实处理朝事,他忘了。
写信就能看出来,灵魂深处的伪善、没担当。
到九月,大明朝一年的秋税多少收了一点,突然有了一点钱,哪个开支都不够。
听闻武王初冬将回辽东,朱由检急眼了。
第五封信,想借五百万两,二十年内通过税赋归还,还派周王来谈。
不错,终于甩掉一切脸面,直接务实谈‘交易’。
周王当然能见到武王。
朱鼎顺可以回信,但要求朱恭枵必须当着六部九卿的面当面朗读。
周王同意了。
于是,一封载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