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宁远悠哉悠哉休息的众人遇到一队传旨钦差。
稷国公被封王了,皇帝一口气册封十四个伯爵,虽然三等伯很多,但也是世袭罔替。
皇帝大气魄呀,与稷国公扔粮有的一比。
张之音立刻荣升‘娘娘’!
大小姐与众人客套时,抽空向信王说朱鼎顺想让母亲和奶奶有封号建庙。
建庙?就是给个封号、给个‘神位’,皇帝做这事简单的很。
信王满口答应了,皇兄能送人情给出这么多伯,咱也能送人情追封王爵王妃,反正都姓朱,又不用发俸禄。
京营副将也很高兴,他们也是伯,虽然自己不会继承,以后儿子可以袭两个爵位呀。
稷武王一公一侯,宋家一门两侯,张家公伯传爵,镇远侯、定西侯都是侯伯传爵,这就是以后的顶尖勋贵了。
兴高采烈两天,十月二十八,明天就入关了,中前所兵堡外突然与报丧使者相遇。
按说五天前信王就该遇到报丧使者,慢一点,三天前也应该遇到。
为什么这么慢呢?
博弈,脸面!
京城显然有人不想信王和张维贤马上回朝。
袁可立也接受了这种建议,老头倒不是想打压监国亲王,恰恰是为信王好。
信王推迟回朝,是不同动机下的一致行为。
就连孙承宗、周延儒、周道登、孙传庭、张维贤,此刻也不建议信王回朝。
因为不能让天下人以为你急着监国。
最起码得再等两拨报丧信使。
我去!
三请三辞真恶心!
信王还不得不等!
等皇太后和新皇来召一次,再等文武百官来召一次。
天启遗诏从俭,用不着朝臣折衰三年。以日易月,即日数代替月数,这是皇帝特有的一种丧礼。
皇帝驾崩,新皇灵前继位,文武百官就位哭。
皇帝释衰服,文武以上并改服布幞头、布袴,这时候所穿的丧服叫小祥服。
周年祭礼为‘小祥’,以日易月,第十二日为小祥,信王显然赶不上了,也不能赶。
两周年祭礼为‘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