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一句话,却需要精准的调控,关键是,需要执行力保障。
大明朝谁都没有这个权力,皇帝不行,朱鼎顺不行,内阁首辅更不行,所以说,不破不立,资源得重新分配,权力结构得重新调整。
胖熊被老大臭骂一顿,这一个月过的悠哉悠哉毫无心理负担,这顿饭陪的腻歪,看他们绞尽脑汁思考,实在憋不住了。
“袁公,您是不是想着如何劝大哥不要把粮食送入大明?或者想着大哥有多少银子才能撑起关外、海外的开支?”
袁可立挤挤眼回神,“贤侄想说什么?”
“小侄什么也不想说,郭大人也许该给诸位解惑,周大人建议朝廷买粮,大哥肯定不会卖,这其中的道理郭大人更清楚。”
郭恺之闻言苦笑,他很想做个透明人,奈何次辅很难躲事,只好解释。
“袁公,宣大的时候,朱三寨现银顶多五十万两,但养活了四千解难营、三万家眷,到天启五年,宣大边军几乎都靠三寨而活。
但北寨还是那点银子,甚至更少,解难营月月发饷,每年饷银开支在三十万两,军械马匹开支相加,每年大约五十万两。
七年前,郭某听说过一句话,会花银子才是真本事。银子得转起来,稷国公下属的藩国、解难营、水师,会越来越富,他们没有多少银子,却有银子无法买到的财富。
大明年入白银1200万两,若统计稷国公的财富,从此刻起,国公府有至少价值五万万的白银。”
噗~
郭恺之说的毫不隐藏,却把朱鼎熊说喷了。
这家伙是认为稷国公不可战胜,躺平越来越舒服了。
gdp和现银是两个概念。
熊大摸摸嘴角的哈喇子,对一圈瞪大眼的人道,“这是个生意逻辑,哪有那么复杂,一切靠武力说话。
一个茶杯可以在南洋换五石米,一匹布能换十石,大明朝如果不靠外海完成物资循环,就得自己调动,但士绅豪商太多了,他们烧我们的工坊,真正的原因就是怕我们赚他们的银子。
其实那点屁银子大哥根本不在乎,但这些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不能不管。
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大哥在大明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