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笑他想的简单,不仅容易滋生腐败,官员绝不会放弃老家的资财,更不会放弃祖祠、祖坟、祖产,留着妻儿尽孝打理才放心。
这事不了了之,郭恺之却记在心里,某一天得正式上奏皇帝,成不成都会收拢一部分官员的好感。
静下心来,郭恺之继续看报纸。
眼看黄昏,下人突然跑进来告知,大同侯来了。
刚才没说几句话,朱鼎顺先去偏院安抚郭玲儿一会,才大步到郭恺之书房。
“郭大人,陕西连年大旱,小心有流民铤而走险。我走之后,若发生动乱,朝廷应派钦差以招抚为主,驻军不准杀人。面对一群快饿死的人,杀人只会坏事,不但没有一点震慑效果,反而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郭恺之笑呵呵相迎,一见面却谈起了公事,只好收起表情认真起来。
“侯爷说的是,饿肚子的流民和反贼不一样,反贼越杀越少,流民越杀越多,越杀越反。”
“没错,郭大人脑子很清楚。告诉晋陕豫皖甘官员和驻军,别被流民冲昏头脑。边军面对女真和鞑靼人毫无战力,不要通过流民显示自己的武功,杀人太多,小心老子回朝后,把他们集体流放。”
“是,侯爷这就准备出征了?”
“嗯,再不走就赶不上了,就这么一件事,郭大人注意吧。”
朱鼎顺说完就走,郭恺之连忙喊住,脸色讪讪建言,“大将军,郑飞虹不过一介海匪,您无需生气,东江为重。”
咦?!
回头哈哈一笑,“还是郭大人了解我,放心吧,海上的事只要有炮,解决起来比女真简单了无数倍。反正不是自己人,死多少都没有后顾之忧,老子一出海就无敌。”
郭恺之风中凌乱,不是自己人?您不是不准人杀流民吗?怎么听起来您好像要去灭族似的。
朱鼎顺一时不想回侯府,外面溜达了一会,不知不觉来到了中枢衙门背后的胡同。
脑子又转回正事,大明朝和女真现在完全处于信息隔绝状态。
与肫哲她爹一起到沈阳的使者回来后,只说辽沈很安静,双台河、辽河海岸建造了非常多的拒马。
近段时间辽西越发安逸,只要解难营不动,皇太极一定会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