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里全是奏折,一摞一摞,地下摆满了。
鼎三和顺一在分类登记。
看到他进来,鼎三连忙汇报。
“六千二百份,大概两千一百名官员前后上奏,前日、昨日共有一千份奏折弹劾,这样就剔除了一半。今早通政司又送到内阁三百份,魏公公全转到这里,我们大概看完了,一百六十人弹劾您伤风败俗,一百一十人说陛下自废武功,让您回辽东。”
“都是些什么人?”
“正像您估计的一样,六部没有要害职位,都察院御史、五寺六科、詹事府、翰林院为主,通政司、行人司、中书科,都是些不做事溜嘴皮子的官员。”
“有詹事府黄道周吗?”
鼎三抬头回忆了一下,马上摇头,“没有,一会再看看。”
“不用看了,遗漏一两人无所谓。统计完名字马上把奏折打乱,把名单给李信,让他借大富兄弟的人盯梢去。”
这就是观政的原因,皇帝以为斥候战是大海捞针,其实创造条件很好捞,老子这三天可不是脑残白浪。
宋裕本呆呆的看着两人交流,指指地下奏折,惊讶问鼎三,“这…这就看完了?”
“一半人不需要看呀!”
“我当然知道一半人为什么不需要看,他们立刻弹劾,算是有公心。今日送的奏折,自然有人夹杂私货。问题是…三百份啊,就…就看完了?”
到主位落座的朱鼎顺摇摇头看戏,鼎三哈哈大笑,“不管一千字还是两千字,大明朝的公文邸报,向来只需要看最后几行。一句话的事,白白浪费纸,难怪陛下无法亲自处理朝事。找规律嘛,大哥以前经常玩。”
宋裕本非常好奇,这可是真本事,马上要鼎三现场指导。
顺一则把统计出来的名单递到主位,朱鼎顺随意翻翻,又递了回去,让他赶紧把奏折打乱。
这两人是宋光夏带进来的‘临时禁卫’,皇帝特许的‘伴读’,除了武英殿哪里都去不了。
朱鼎顺迷迷糊糊在椅子中打盹了一会,猛得来了一个带刀侍卫,“大将军,陛下乾清殿召见!”
皇帝不好好做木工活,越来越事。
来到乾清殿,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