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高第鸡贼的很,他不是相信朱鼎顺会胜利,是觉得有人背锅了,正月二十五赵率教到山海调兵的时候,高第不仅痛快答应,还向京师送了奏报。
正月二十七,宁远报捷信使还没出发的时候,朝廷就知道朱鼎顺接收了山海外全部军力,百官顿时紧张起来,他们知道明军野战会吃亏,根本没在意朱鼎顺会死多少人,想的是能收割多少真虏。
因为解难营没有向山海关发出任何奏报,二十九、三十,朝廷收到的奏报都是朱鼎顺让山海关两万人快速向东。
胜了?
应该胜了吧,否则为什么让两万人一直东进。
该死的朱三寨,为什么不往回发奏报。
这不愿朱鼎顺,宁远距离山海关二百里,山海关距离京城六百里,高第的奏报可以日夜一天到。
解难营的信使却在张之音的交代下,故意用了三天。
三十人正月三十黄昏就在城郊二十里,第二天才分三拨隔半个时辰前后入城,带着袁崇焕、刘诏、解难营副将的报捷信。
插红旗的军情信使是唯一可以在京城随时奔马的人群,二月初一大朝会,皇帝到金銮殿一刻钟就结束了。
卯时城门刚开,十骑从东隆隆而来,背后的小红旗十分亮眼,大明已经多少年没有这种大捷的报喜方式,城墙上的士兵不禁小紧张了一把。
“辽西大捷,奴酋败走宁远城,解难营阵斩两万,骑军追杀奴酋。”
“辽西大捷,阵斩两万,奴酋败逃,缴获无数!”
“辽西大捷,阵斩两万!”
……
信使外城东安门入城,又从正阳门入内城,一路呐喊,经过大明朝雄伟的中枢衙门,齐刷刷跪在承天门外,堵住了下朝的百官。
“辽西大捷,天启六年二十三日,奴酋带十三万虏兵攻宁远,解难营将计就计,二十六日西北两面合围,万骑直冲奴酋中军,阵斩虏兵两万,奴酋兵败逃命,解难营扔在追杀。宁远城将官特向吾皇报捷。”
国战大捷信使,承天门前却是下朝的小官,众人欢呼一声,兵部一个郎中朝皇城守卫大叫,“开中门,请勇士们入皇城。”
皇城守卫哗啦一声大开中门,城门上的钟声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