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财力,他们是最独立、最有力的一群人,勋贵与宗室一样,有变态的人身安全。若皇帝失去勋贵的忠心,那朱明灭国在顷刻间。
朱鼎顺说完舔舔嘴唇,内心叹气一声,历史都骂勋贵三十万京营不堪一击,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去一击。
既没有一击的实力,也没有一击的动力。
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天子的胸怀,作为皇帝,他对臣子的态度,竟然有敌我之分,远离自己的根本,削弱宦官不说,还和勋贵对着干。
不仅平时骂无能,最后时刻与文官一道逼着他们掏家产,掏少了说你不忠心,掏多了说你祖上剥削民脂民膏误国,这样的皇帝谁能伺候?京城勋贵一盘散沙躺平了,起义军也进城了。
袁可立摸摸鼻子,轻轻点点头,“鼎顺读的一脑子好书,你认为现在的勋贵如何?”
“就那样,英国公庇佑诸位,实际上也是在给以后留后路,当然,这种后路不是给他自己留的,是给皇帝。当今陛下肯定知晓范阳三人在庇佑东林漏网之鱼。皇帝只是不想让东林在朝堂吵吵个没完没了,不想杀他们,但不杀几个又无法快速掌政,这是一个悖论,倒霉的人就认命吧,谁让他们不识大局。”
“勋贵有为国解难的实力?”
“没有,但给他们银子,给他们五年时间一定可以,仅限于这一辈,下一辈的勋贵声望太弱,小子的舅哥张之极可能还能领导一下,下下一代必然崩溃。”
“为什么?”
“武解难文纾困,嘉靖朝南倭北虏,南边倭寇肆虐大明富庶之地,北边俺答汗十万铁骑入京,以后人的眼光看,反而对大明朝延续有好处。朝廷在全力保证江南安全的同时,勋贵出了好几个大将,比如镇远侯顾寰当时就外镇三边十几年,定国公和成国公也曾领兵到延绥防虏,那时的京营实力达到鼎盛,骑兵十万众,战力堪比成祖时期。
自党争开始,勋贵已失去了独立带兵作战的权力,荫恩三代是极限,英国公估计也很急,但他们就是没法子带京营出战。文官把他们的权力已经限制死了,最后大家会一起倒霉。”
“精辟,好一个武解难文纾困,鼎顺说到了朝政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