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顺的回答袁可立非常满意,他就是来阻止杀人的,屋里的人没一个傻子,短短四个字,所有人陷入沉默。
老头犹豫了一会,从袖口掏出一封信递过来,拿起来一看,竟然是天启给老头的密信。
木匠对他信任的人是真好,堂堂皇帝,不仅对袁可立表示歉意,还请求他收自己为徒,既能增加辽东战力,也能缓解天下人对宗室的攻讦,让百官专心为政。
朱鼎顺很快看完递了回去,袁可立摇摇手,“鼎顺烧了吧,除了你我,没人看过陛下的手书。”
呃~
别误会,不是说不可见人。
实在是皇帝的书法难看,全是大白话,老头在维护天子威严。
“皇恩浩荡,鼎顺能说说辽东的战事吗?”
袁可立此话一出,张果中、鹿正、孙奇逢立刻告退,只留下了鹿善继和李老头,这边只剩公母俩。
文人就这点可爱,平时可以谈论国策,喷百官无能,但三人没做过官,不会主动接触国策的制定,尤其是涉外的战事,民间儒士对官的一种道德敬畏。
朱鼎顺不了解老头问话是什么意思,但两人得先达成共识,再谈战事就简单了。
“袁公,辽东是万历皇帝惰政,以及齐、楚、浙、昆、东林、阉党六党互相攻讦乱政所至。大明朝中枢实际是皇帝、内阁、宦官三位一体,但这种缺陷太明显了,宦官负责的东厂锦衣卫是为皇帝执行监察权,宦官却是皇帝随口可以替换的存在,这就导致宦官、勋贵成为皇权的一部分。
张太岳五十年前中兴大明,却亲手开始了一个历史之祸,党争起源于嘉靖严嵩,变质于万历初期,张太岳独霸权纲十年,朝堂不仅全是楚党,內相冯保也如臂驱使,勋贵也支持他。名为相实为摄,这是他自己说的,结局可想而知。
万历皇帝惰政,是为了巩固皇权,奈何党争已经成风,高谈阔论者占据朝堂,俯身实干家太少,皇帝用三十年告诉百官,没有皇帝,你们就是吵三百年也没用,可惜朝政荒废,东虏出现了。
我曾经告诉过之音,若万历皇帝还再世,萨尔浒那样的大败可以承受三次,总有一次会把奴酋打残,女真自然灰飞烟灭。
可惜东林犯了与张太岳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