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题就记录下来,回家问春阳。
曹佩瑜心疼他,几次提出卖羊,只留一两只喝羊奶就好,可杨成死活不同意。
这几年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有曹蕴冬梅在外赚钱的功劳,自然也有羊的功劳。
把羊卖掉,家里少了一项收入来源,其他人的负担就会加重,杨成不想这样。
只要他勤快一些,在上学之余多花些时间放羊割草,那家里就能多赚一份钱,也能抵了他上学花的钱。
家里人都知道他什么想法,却没人明说。小伙子有主意也有自尊,只要他不觉得苦那就去做,左右也不是坏事。
年纪差不多大的半大孩子,杨成满心想的都是这个家,对自己的未来也十分有规划,而李春阳的亲弟弟李永明却只会惹祸!
七月中的一天,知恩没李永明这个儿子。
别看村里人平常爱东拉西扯,关键时刻还是懂分寸的,就算好奇也只私下里说一说,当着李广柱夫妻的面再不提李永明。
八月中旬,曹蕴和李冬梅终于回来。
两人还跟走的时候一样朴素,可出去溜达一圈见了大世面,气质上变化很大。
特别是李冬梅!
她明显比以前爱说爱笑了,而且说出的话还有点东西,不跟别人比,就跟她原先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她们这一趟收获颇丰,不仅在原先的朋友介绍下新认识了一些企业家,还谈成了好几笔买卖。
“曹蕴在外头可真行,说话办事嘎嘣脆,好几个大老板都想留下她,给的工资可高了呢,她都不乐意”,冬梅说起曹蕴在外头的事儿就停不下来,只恨自己知道夸人的词儿太少,翻来覆去就那几样。
曹蕴礼尚往来,也夸奖道:“冬梅也挺厉害,跟人家去吃见都没见过的海鲜,我都不知道该咋整好,她就跟着人家做,看一眼就能学会,太厉害了。”
俩人互相夸半天,末了才说到她们谈成的生意。
往后南边还会源源不断的往这边运一些残次商品,冬梅和曹蕴会继续做这个买卖。不过除了残次品,她们还谈成一笔正品的买卖。
“啥?小饰品?就耳坠子啥的呗?那玩意儿能好卖吗?老百姓刚吃饱肚子,哪有心思整这些花里胡哨的啊”,曹佩瑜觉得她们的想法有些天真。
冬梅耐心的解释道:“在村里卖那指定没什么人买,在镇上和县里都不一定能行,但是搁滨江这样的城市里,我觉得还能挺好卖的。”
春阳听出点儿意思,讶然问道:“你们想把小买卖做到滨江去?从松来镇到滨江市,这跨度可有点儿大啊!”
“大不大的,总得迈出这一步不是”,曹蕴微笑着说道:“家里现在有你和知恩照应着都挺好,我和冬梅在外头安心奋斗。我们多吃点儿苦,以后杨成知勤知善还有你和知恩的孩子就能少吃点苦,你说是不是?”
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