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还是被地面灼痛了;那些被烧死的人和草木都融合在了一起,根本看不清那黑黜黜的一堆堆是什么东西,空气中弥漫着古怪的呛人气味,他们的身边跟着神父,他向空中抛洒圣水,圣水一碰到地面就立刻化作了小小蒸汽……
在他说出第二句之前,路易十四还在想他还会有哪个姻亲——大公主已经是瑞典王后了,科隆纳公爵也已是科西莫三世的女婿,接下来是王太子小路易与葡萄牙公主的婚事……等到孔蒂亲王说完,他马上就猜到了,只是不免还有点不敢置信。
“是的,就是那位,陛下。”孔蒂亲王说。
战争向来是最残酷的,正如人们所说,死亡也许只是一个数字,但这样的死亡——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不够光明磊落,不够道德,甚至不够浪漫(没错,这就是法国人),这让欧根亲王的崇拜者们简直怒不可遏,因为欧根亲王长达五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一直有着“战场绅士”的称号,他不但愿意尊重自己的朋友,也会尊重自己的敌人,从不采取非必要的伤害与杀戮手段,要说,他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时,就毫不犹疑地将一千多人烧死在狭窄的山谷里,实在是耸人听闻。
西班牙一方面很愿意与这样如日中天的法兰西结为盟友,一方面又烦恼于法兰西这头庞大的巨兽带来的威胁,托莱多与马德里的宫廷中各股势力错综复杂,他们谋求的东西也从不一致,但就卡洛斯二世愿意相信的两个人,托莱多大主教与胡安·帕蒂尼奥,他们的野望是暂时与法兰西保持亲密的同时,又能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暗通款曲,为此,托莱多大主教主动承担起了安抚利奥波德一世的任务,而帕蒂尼奥与卡洛斯二世要设法取得路易十四的信任。
而西班牙人现在唯一的选择,似乎也只有奥尔良公爵的女儿,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大郡主,但这位大郡主的父亲,大家都知道,是路易十四最信任的弟弟,人们说国王就连王座也愿意与奥尔良公爵分享,可不是空穴来风——托莱多大主教甚至明明白白地告诉卡洛斯二世,之前凡尔赛的大臣们是愿意与西班牙缔结婚约的,即便那时候他还是一个病弱到连床也起不来,随时可能死去的可怜虫,但那份证明了他没有生育能力的文书,却是法国国王摆在他们面前的,他用这个说服他们拒绝了西班牙的联姻要求,毕竟无法同房的婚姻是不受天主与法律保护的,随时可以宣布无效。
其中最容易被人诟病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欧根亲王虽然战功显赫,甚至在放弃了自己的长子继承权后,依然被路易十四慷慨地授予了亲王爵位,但他直至耄耋之年,也没有过一桩被公开承认的婚事,或是爱人,又或是子女。甚至有段时间,人们怀疑路易十四是否有意避免让他的朝廷和军队里出现一位威望过高的领袖,但事实证明,路易十四曾经不止一次地向他许诺,无论欧根亲王愿意娶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只要出身清白,或者不那么清白,只要他愿意,国王陛下就愿意封她爵位,让她能够与欧根亲王公开合法地在一起。
卡洛斯二世是61年生人,他曾让腓力四世感到安慰,因为那时候腓力四世也已经五十六岁了,他上面有四个哥哥,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了,他的到来让整个西班牙都陷入了狂欢,可惜的是这份欢乐维持的不太久……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个孩子身体虚弱,生性木讷,和一个痴呆的傻子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做完这些事情后,就有士兵们将那些侥幸冲出了山谷,却还是难逃一死的人搬进来,他们的尸体一样被焚烧到扭曲,焦黑……
虽然路易十四神色不变,但卡洛斯的心还是不断地向下坠,他为什么会冒险,孤身一人到凡尔赛来?因为他托莱多大主教对他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虽然是个不敬畏上帝的狂妄之徒,但作为一个国王,他有着丰富的个人感情,哪怕这份感情还不至于影响到国家与政治,但可以在他的权衡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他与西班牙的特蕾莎公主成婚的时候,他就不断地用书信的方式指导公主如何适应法国的宫廷;他为自己的私生子谋求那不勒斯,但在之前,他用为科西莫三世解决到他令人烦恼的妻子的方式,先行将科隆纳公爵未来的妻子接到巴黎;他在为王太子小路易选中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二世的长女为王太子妃的时候,也特意要求,王太子应该有与他将来的妻子互通书信的权力;更不用说,他将大公主伊丽莎白送往瑞典出嫁的时候,那种几近于蛮横的态度,让瑞典的贵女与贵族们如何地抱怨不休……他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君王,但在做好一个国王的时候,他也在努力平衡亲情与权力的天平。
“不算什么很大的好消息,”路易十四说:“孩子们在洛林取得了一场微小的胜利。”
二:这件事情凡尔赛,巴黎与洛林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有人去当地寻找过那座埋葬了一千五百人的峡谷,什么都没能找到——在洛林的叛乱评定后,路易十四决定拓展玻璃与钢铁产业,于是以国王镇为中心,法国人用火药炸平了周围数法里的岩山,那里早就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大城。
但这样,就要看他是否能够用感情来影响太阳王了。
他们提出的反驳意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