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想要与大燚贸易才能得到的粮食等民生物资必然会减少。
可大清的王公大臣们可不会在乎底下的百姓们有没有饭吃,照样是过着纸醉金迷,奢华无不的生活。
天择七年时,大清的财政赤字已经大得吓人,朝廷的户部尚书只能是一再向乾隆哭穷,让乾隆想办法。
乾隆无奈,只得又被迫的低价卖了好几块黑龙江的土地给张瑞来填补国库,这才使得大清的财政勉勉强强够支撑过年。
可是自今年开春了以后,蒙古那边遭遇了大雪灾。
蒙古的亲王贵族们还好,起码还有个温饱,但他们底下的牧民奴隶们可就没有那些幸运了,死伤惨重。
要是以往,乾隆一早就会命人从山西运送大量的救灾物资去蒙古了。
可满清如今失去了中原江山,哪里还有能力组织这个?
现实是自天择六年(乾隆二十七年)起,大清给蒙古的粮饷都是拖响,天择七年后,大清给蒙古的粮饷更是一拖再拖。
失去中原江山的大清自然无法再跟以前一样,靠着剥削整个中原百姓的血汗来供养整个蒙古诸部,让蒙古安稳。
满清的拖响让蒙古王亲贵族的生活都受到了不少的影响,底下的人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近百年来蒙古的亲王一直都是跟满人公主郡主们结亲,有那份沾亲带故的关系在,所以蒙古这才没有闹翻,不然蒙古早就乱成一团。
不过如果满清无法继续再调来足够的物质来供养蒙古,未来蒙古还会不会听从满清的命令,一切就不好说了。
自新年雪灾后,受了灾的蒙古诸部迟迟没有等来满清的救济物质,蒙古的亲王们聚集在一起也没有商量个结果,最后在沙俄使者的推波助澜下,他们是恶向胆边生,决定趁着雪化之际南下掠抢一番来再说。
可贸然与大燚开战,其后果也不是这些蒙古亲王们想要承担的。哪怕沙俄的使者一再跟他们强调,如果他们真的没有有得选择的时候,沙俄帝国会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可如果可以,他们是极度不愿意投沙俄的。
主要是信仰不一样。
投了沙俄,得改信东正教。长生天可不同意。
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私底下让自己下面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