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七零做知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4章 第 314 章(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花岗人民公社政府所在的镇叫做花岗镇。

    镇上城镇户口居民不多,还不如一个大队的人多。

    范围也不大,就一条街。

    算下来,就几十户人家。勉强能够凑齐两百号人。

    说起来街上这些人生活并不算好,虽然他们算是城镇居民,在往年以及现在也都是吃商品粮的人。

    但是和县里和市里人比起来,他们就业机会少,即便就业了,待遇也没那么好。

    说出去倒是比农村的同志生活好。但是也算家无恒产。

    特别是农民分了土地之后,他们更显得尴尬了。

    一部分没有生活来源的人,选择去了农村当农民。剩下的这一部分虽然家里是有单位的,但是也不是人人有单位,失业人口还是多的。

    如今社会开放,这些失业的人也在自家门口摆了摊子卖点自家做的东西。或者去县里进货回来卖。摊子也不敢支棱的太大,怕又被人说是投机倒把。

    公社发出修路通知,以及建设农贸市场的事儿一出来。

    整个公社都热闹了。

    这会儿的镇上的路还是石板路,还是旧社会的时候流传下来的。坑坑洼洼的并不好走。车子在上面都颠簸的慌。而且路也算是当地的一个脸面。

    这脸面着实不好看。

    走集体的时候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修路了。

    所以这沥青路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还是很新鲜的事儿。听说公社要修,镇上的居民们都十分期待。毕竟谁都希望自家门口是一条漂亮的沥青路,而不是不平整的石板路。

    至于农贸市场,那就更好了。

    公社都建市场了,这说明公社支持做生意啊,那他们以后就放开手脚做了。

    而且建了农贸市场,以后来来往往的人肯定就多了。

    以后他们这些在镇上生活的人也能多点收入了。

    之前公社只管农民致富,作为公社的一员,他们除了能买到便宜的鱼吃,基本上没沾光,现在大家心里总算平衡了。好歹都是亲儿子,没被扔一边。

    仔细想想也是,整个公社还是农民同志多,农民同志手里要是没钱,他们这些人做生意又能卖给谁呢?

    农民同志富裕了,他们赚钱才能多嘛。

    于是一个个满心欢喜,期待修路。

    知道公社搞农贸市场之后,当街住着的一批人都没报名,准备在自家屋里做生意。地理位置不好的,倒是立马就去了。

    也有部分的农民同志听了这消息的,也赶紧儿去报名占位置,准备做生意。

    所以苏青玉这农贸市场虽然还没开始建,但是摊位倒是很走俏,很快就被人租满了。

    毕竟租金不贵,一个月三块钱就能有一个正规的地方做生意。不用担心被人抓投机倒把,也不用日晒雨淋的。

    徐主任欢欢喜喜的和苏青玉汇报情况的时候,公社的街上的路也已经动工建设了。请的也是县里的路建队的。只有县里才有这种搞沥青路的机器。

    苏青玉道,“等路修起来了,以后来的人就更多了。等明年队里都宽裕了,也要让各个大队也修路。要想富先修路。修路不耽误他们致富。等经济盘活了,咱也办厂。吸引其他公社的人来务工,定居。”

    徐主任笑道,“真要是发展起来了,都跑来了。”

    “那也好,人多了才好搞建设。”

    苏青玉想着未来这里热闹红火,心里就高兴。

    一个镇就是要兴旺。

    以后她还要搞旅游,搞民宿……嗯,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干到那个时候。

    镇上主干道开始动工,农贸市场也开始挖地基的时候,县里信用合作社的电话也打过来了。

    建设分点的申请通过了,以后花岗也要建设信用合作社了。

    苏青玉道,“那可太好了,我为你们把建设地点都安排好了,就在我们公社办公室边上。就是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建设。等你们来了,随便你们建。另外啊,我还准备将我们公社派出所就安排在你们隔壁。”

    这就是不遗余力保驾护航啊。

    薛主任满意的不得了。告诉苏青玉,等过几天就去选建分点的地点。

    挂了电话,苏青玉心情十分好的在办公室的边上看了看。

    然后问问其他副社长,关于大队存钱的事儿解决的怎么样了。

    人家信合的就要来,就算做做样子,第一批存款也不能少啊。

    好歹人家贷款九万搞建设的。

    王社长笑着道,“大队都没什么问题,都说苏书记说好,那肯定好。都乐意信任你。”

    苏青玉挑眉,“我有这号召力?”

    其他几个副社长笑了,“苏书记要是没号召力,那其他人就更号召不了了。”

    农民同志朴实,也是最现实。你对他好不好,那要看你能不能带他过好日子。

    苏青玉感动,“以后,我的工资也存在信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