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石玲爸。
石玲爸毕竟是成年人,“好穆杨,好吃的没有,玉米面粥管够。”
“孩她爸,玉米面也…。”石玲妈意思是,玉米面都不够一顿的。
文穆杨多聪明啊!“叔,这颗大枣树谁家的?”
“我们家的。”石心先接上了话。
因为在石家,也就这颗大枣树还值得炫耀。枣树上面滴了嘟噜的结满了红红的大枣,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虽然结了这么多大枣,但是换不来钱,因为没人去卖,石玲上学,就是她不上学,也不让她去卖,大人不放心,石玲妈根本走不开。
文穆杨走到枣树下说道:“婶,家里有笸箩吗?”石玲妈摇头。
“那簸箕呢?”石玲妈还是摇头。
“唉!”
文穆杨挠挠脑袋,这日子怎么过的,文穆杨看门口放着洗脸盆子,看样子就这个能用了。
文穆杨拿起洗脸盆“嗖”的就上了树,把洗脸盆往树杈一架,双臂一摆,‘秋风扫落叶’使出,只见枣树上就像刮龙卷风一样。
只见枣树叶翻卷遮天蔽日,石玲爸妈一看,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刮台风了这是,石玲妈赶紧搂住了石心。
还是石玲爸老成,“穆杨,穆杨赶快下来。”
但只听风声,根本看不见文穆杨人影,急的俩人直跺脚。
一会儿风停了,文穆杨跳了下来。
“婶,石心,快过来捡大枣。”
石玲爸拄着拐也要过来。
“叔,你在哪坐着吧,别抻着了。”
石玲爸看着文穆杨背影:石玲跟文穆杨是同学,是全家的福分啊!
看着树下的大枣,和树根底下的一堆树叶,石玲妈热泪盈眶,多少年了,只能看着树上的大枣被老鸭吃,除了孩子能拿棍子打几个大枣,剩下的全让鸟给吃了。
一盆红红的大枣端到石玲爸眼前,“叔,您每天吃七个枣,只能吃七个,可不能多吃,吃多了对胃不好。”
石玲爸拉着文穆杨双手说道:“穆杨,你让叔说什么好,你是我们家…。”
文穆杨赶紧打住,“叔,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您什么都不用说,咱们是亲戚,再多说就外道了。”
大枣拾掇完了,文穆杨一指枣树叶子说道:“婶,把枣叶儿挑叶大的捡一盆子,放锅里焯一下,剁烂了一会儿就吃它。”
“啊,穆杨啊,枣树叶能吃吗?”石玲妈问文穆杨。
石玲爸脸一红说道:“穆杨,对不住了,你看,叔家里就这条件,还让你跟着…。”
文穆杨见他们不解,“叔,枣树叶没吃过吧?这可是好东西,剩下的晾干喽,以后喀嚓粥的时候就放点,虽然有点苦味,但强身健体不得病,这可是好东西,有中药价值。”
“哎呦,穆杨你知道的可真多,原来枣树叶还有这么大作用,以前都烧火了,看来怪可惜了的,呵呵。”石玲妈不好意思的说。
“穆杨,枣叶剁好了怎么吃呀?”
文穆杨顺嘴就秃噜出:“包饺子吃。”
“啊?包饺子?”石玲爸妈俩人瞪大眼睛。
“哦,包饺子喽,妈包饺子喽。”石心开心的拍着小手。
这回石玲爸妈可真没辙了,包饺子得用白面,玉米面可包不了。
文穆杨看他俩的发窘样子说:“叔婶,把案板擀面棍准备好,一会儿就包饺子,看看枣树叶包饺子好不好吃。”
石玲妈羞臊得看石玲爸说:“她爸,这…?”俩人都低下头没话说了。
“穆杨,都买回来了。”石玲一蹦一跳的提溜着袋子进了院儿。
石玲爸妈这才抬头看见石玲拎着个纸袋子,但不知里面装着什么。
文穆杨一拍石心小脑袋瓜说道:“去,抱柴火烧火去,叔,您就在外面晒太阳,煮好了我们叫您。”
文穆杨也没解释就进了屋,接过石玲纸袋子,里面有一块肉,剩下半袋子面,石玲妈一把拉过石玲说:“玲玲,这哪来的?”
石玲看着文穆杨,文穆杨一摆手说:“婶,你管它哪来的!有了就吃。”
“穆杨,你不能护着她,你这小丫头片子,快说那来的?”石玲妈抬起了手要打石玲。
石玲滋溜钻到文穆杨身后,拉着文穆杨手说:“妈,是穆杨给钱叫我买的。”
石玲妈一听热泪盈眶说道:“穆杨,你这孩子,花这钱干嘛?”
“婶,这不赶上有枣树叶吗?咱们一块儿解解馋,呵呵!”
石心抱着柴火进来,一看有快肉,趴上去就闻,“妈,这肉真香。”
石玲一拉妹妹说:“香什么香,还生着呢?”
石玲妈剁肉前,先把肥肉片下来,留着以后好炼油,石玲和面,文穆杨刷锅,石心烧火,石玲爸在门口听着话,看着忙碌的几个人,真正会心的笑了。
一会儿工夫,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石玲把爸爸扶进来,看着煮好的饺子,石玲爸眼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