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跳级(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买几挂鞭,置办点锅碗瓢盆、炊帚炕笤、添些油盐酱醋,买几张好的成纹纸,买几张年画;炒点花生瓜子儿,泡盆儿杏板儿盐豆儿。

    老话儿说:“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老太太要条新裹脚。”就是对当时过年的真实写照。

    而那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七八口子,衣服换班儿倒的,壮劳动力少的,光屁股满街跑的,平常家里都吃不饱的,就不要说分红分粮食了,年底一算账,还欠大队的钱呢,你说这年怎么过?

    只不过大队不着急要,来年挣工分再抵还,一群孩子,吧唧着嘴在哪等着呢,至少扯几尺布,至少得吃顿饺子吧!至少也得买几张纸,把窗户糊糊吧,裁张红纸换副新对子吧,可是,就这最简单的需求,好多人家都满足不了。

    所以,我们有现在的美好生活,要感谢党的好领导,国家的好政策,国泰民安的好环境,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与欢乐。

    文三爷到邮局支了前几天大女婿二女婿邮来的钱,要过年啦,文三爷也想给家里办置些家什,就和张丰东商量,小年早清儿先在家扫房拾掇拾掇,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等前半晌暖和了,再一起去城里逛逛,张丰东来黄土岗村好几年了,还真没去过城里呢!

    小年那天老早就吃了饭,拾掇利索了,太阳也挺高了,文三爷背着捎马子,二师父张丰东提留着篮子,文穆杨背着空书包,文兰妈妈领着鸣迎庆,几个人就向城里走去。

    进了旧城门鼓楼,张丰东被城门洞上的老油彩画吸引了,也不知什么朝代画的,经过不知多少年了,但油画七女飞天还是栩栩如生,有的地方剥剥落落的,但张丰东还是浸入其中,祖国的宝贵遗产啊!可惜了。直到文穆杨跑过来拉他,张丰东才从沉浸中回过神来。

    “穆杨,这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要完美真实的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杰作,留给子孙后代,这是我们华夏儿女的责任。”

    文穆杨点着头说道:“二师父我记着了!”

    过了鼓楼,大街上熙熙攘攘,鞭炮二踢脚响声不断,“听听哎!高阳的炮又响啦。”噼里啪啦,咚、咚!卖炮的嘶哑着嗓子吆喝着。

    各种做小买卖的,吆喝声也是此起彼伏,卖各种小吃的,耍杂耍的,卖年画写对子的,剃头刮脸的,仨一群俩一会儿打小鼓儿的,街上热闹非凡,年味儿渐浓。

    文姥爷买了几串冰糖葫芦,递给张丰东一只,递给鸣迎庆一只,又递给文穆杨,文穆杨又递给文姥爷,“姥爷,你先吃!”

    “你吃吧!姥爷老了,牙口咬不动了。”

    见前面围了一圈人,几个人就走近一看,原来是个画画的,正在木板纸上给人画像。“来画一张吧!才五分钱,画的不像不要钱!”画画的旁边放着一张八仙桌,下面用黄布围着,上面放着笔墨砚纸。

    文穆杨一看,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画画人身边,就拿起毛笔,铺开红纸,蘸蘸墨,“唰唰。”“木春开盛纪,酉马闯雄关。”龙飞凤舞十个大字落下,但没写横批。

    写完四周看看,也没有人瞧自己,就钻出人群,可文穆杨没发现,画画人却在文穆杨离开后,对着对联看了半天,就把对联卷了起来,随手放在了八仙桌下。

    爷几个逛的有些累了,就溜达着来到“天下第一州”的大牌楼下,这有不少卖双塔特色小吃的。

    五个人找了一个空桌,坐在小马扎子上,大师傅颠颠跑过来说道:“几位,来点什么您呢?”

    文穆杨一伸小手:“来盘炸饹炸饸,再来…。”

    “大师傅,要炒的,穆杨,姥爷牙不好,吃不了炸的。”

    文穆杨一摸脑袋:“呵呵,忘了,要炒的要炒的,再来盘葱丝拌豆腐丝,再要四个糖火烧,一个京都肉饼。”

    “得嘞!擎好吧您呢!”大师傅转身忙去了。

    先端上来的豆腐丝和糖火烧,文穆杨赶紧拿起筷子,给弟弟夹了一个糖火烧,小鸣迎庆“嘘、嘘”吹着怕烫嘴。

    一会儿工夫,炒饹炸饸和肉饼也端上了桌,“几位齐了,还用点什么?”

    “先这么着吧!”张丰东一摆手。

    “得了,您几位慢用!”

    文穆杨拿起勺子,给姥爷、二师父和妈妈各盛一碗炸饹炸饸,自己盛了一小碗,拿小勺搅合着吹了吹,才喂给弟弟吃。

    姥爷和张丰东看着细心的文穆杨,会心的笑了,因为天儿挺冷,爷几个一会儿就吃完了,稍坐了一会儿喝了几口水,文姥爷算了账,几个人就逛百货商店去了。

    逛的天快黑了,文姥爷毕竟年纪大了,溜达的有些疲惫了,文穆杨就接过文姥爷的捎马子,往自己肩上一搭。

    捎马子前边装着油盐酱醋和鞭炮,后面装着新衣裳,张丰东挎着沉甸甸的篮子,里面装着猪肉和新碗盘,文兰妈妈背着睡着了的鸣迎庆,手拿着一包糖瓜,几人就向家走去。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几天就到了除夕。除夕晚上,大人孩子们都要守岁,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