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自然是满口答应。
旁边的黄夫人就笑道:“不过两、三个月没见,谨哥儿好像又长高了似的。”
“可不是。”唐夫人也笑道,“照这样子下去,只怕要是个七尺的高个子。”
“老侯爷当年就有七尺高。”郑太君看着谨哥儿目光灵活,笑容灿烂,也很喜欢,“我看,谨哥儿随了老侯爷的个子。”
“这凤眼也随了老侯爷。”黄夫人点头。
太夫人的表情可以用欢喜来形容。抱了谨哥儿不放手:“吃东西也随老侯爷。”腾出手来比划了一下,“这么大块的粉蒸五花肉,一个人能吃好几块。从小就会睡觉。到了点,拍几下,立刻就睡着了。半夜也不撒尿,一夜天亮。火气好着呢!我养了这么多,从来没有见过比谨哥儿更好带的孩子了……”把谨哥儿夸了又夸,又请了甘太夫人身边坐。
“可不是!”甘太夫人也加入了夸奖谨哥儿的行列,“十一娘把他抱到我那里的时候,正好半岁。那么小的一个人,也不怎地,手劲那么大。我给了个玉牌做见面礼,他抓在手里就不放了……”
几位老夫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笑呵呵听得津津有味,十一娘一时近不了身。
她目光一转,落在了坐在最前面,正聚精会神地看戏的徐嗣谆和徐嗣诫身上。
“两位少爷没有乱跑吧!”十一娘低声问葛巾。
葛巾忙道:“夫人放心。四少爷和五少爷一直坐在这里听戏,哪里也没有去。”
十一娘微微点头,不时地观察徐嗣诫。
诚哥儿百日礼、太夫人的生辰,他都只是静静地坐在台下看戏,待过了端午节,开始歇暑,各家的宴请都停了,又有南勇媳妇不时来给她问安,告诉她些徐嗣诫的事。
她见徐嗣诫到了外院依旧和在内院一样读书写字,跟着赵先生学音律,心暂时落了下来,把心思都放在给徐嗣谕修缮新房。
重新换了青瓦,漆了落地柱,描了尘承,粉了墙。
徐令宜笑道:“你还准备他住一辈子不成!”
“马马虎虎的,未免太没有诚意了!”十一娘笑道,和徐令宜商量起给徐嗣谕置办私产的事来,“到时候也好回项家的话。”
孩子成亲,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