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奶奶为徐嗣勤的婚事频频出没永平侯府,每次离开时都会到十一娘这里坐坐。
十一娘知道她是想通过自己探探徐令宜的口风,可这件事太过复杂,别说是她,就是徐令宜,心中也没底。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安慰又显得很苍白,十一娘只好和她说徐嗣勤的亲事。
刘侍郎的夫人说,方家为嫁长女,准备了一万两银子的嫁妆……
三夫人觉得方家陪嫁中远在湖州的二十四亩地虽然价值不菲,可路途遥远,对她们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我们这边,都是在宛平、大兴置地。要是来不及,山东也马马虎虎可以。”
刘侍郎的夫人给黄三奶奶说:在宛平、大兴置地来不及了,同意在山东置地……
三夫人要求方家陪几房陪房,几个小丫鬟:“……三井胡同的宅子没人看管!”
刘侍郎的夫人问二房陪房,四个小丫鬟够不够……
三夫人要求小丫鬟的年纪在六、七岁为好:“正好跟着学学规矩。等大小姐贴身丫鬟放出去,这些人就直接可以用了。”
“方家也答应了。”黄三奶奶喝了口茶,叹道,“要是我也能结个这样好说话的亲家就好了!”
“三嫂也是一心一意为勤哥儿打算。”十一娘听着也有点啧舌——只听说女主提条件男方全满意的,很少见到男方这样提条件的。不过,她听说方家在湖州不仅是旺族,还是富豪,方家可能觉得三夫人提出的这些要求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方家想快点把方家大小姐的婚事定下来的因素,但她却只能和稀泥,“方夫人是明理的人,仔细一想,也能体谅。”
“道理大家都知道,可能真正想得通又做得到的,却未必也有几个。”黄三奶奶笑着和十一娘说了会话,看着天已黄昏,起身告辞。
太夫人屋里的玉版过来:“四夫人,太夫人让您把六少爷抱去给她老人家看看!”
二月初四赵先生回府。徐令宜和赵先生关起门来说了半天的话,然后决定三月六日让徐嗣谆搬到外院去。
太夫人听了不免有些犹豫。
徐嗣谆却跃跃欲试,反劝祖母:“大哥、二哥都是我这般年纪搬到外院去的,何况还有大哥和二哥和我做伴。”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