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听着太夫人语气里带着调侃,跟着凑趣,笑道:“那好,我早上少吃一些。”
大家都笑起来。 三夫人起身告辞:“我去吩咐李全媳妇准备马车去。”
“你去吧!”
太夫人笑着点头,三夫人退了下去。 太夫人就指了一旁的锦杌:“坐下来说话!”
十一娘笑着坐在了锦杌上。 太夫人就从一旁炕几的抽屉里拿出几张大红洒金帖子来。 “这上面写的人家,身份显赫,互相走动,需按品大妆。”
太夫人递给她一张。“这几家,不失礼仪即可。”
太夫人又递给她一张。“这几家,是通家之好,随和大方最好。”
说着,又递了她一张,“这几家,得闲就去,不得闲让回事处的人去。”
又递了她一张单子……一路说下来,递了七、八张帖子给她。有的只写了四、五户人家,却有长长的一串头衔,有的写了十几户人家,只有些姓名。其中中山侯家就在“不失礼仪即可”的范围内。 十一娘知道,这就是徐家的社交圈子了。 她郑重地接了。 太夫人笑道:“回事处虽然也有名册。可我们办事,要是事事都得由回事处的人做主,时间长了,那些管事不免生出轻怠之心来。还是把它记在心里。有事的时候随口说出来,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个糊涂的。时间长了,你纵然有什么疏忽的,他们积威之下也不敢随意欺瞒你。”
也就是说,你要熟悉你的业务,这样下面的人才不敢欺负你不懂行。 知道太夫人正在一点点的教导自己,十一娘忍着心里的小小激动,表情认真地应喏着。 太夫人看到十一娘一改刚才的轻快,郑重起来,知道她明了了自己的意思,对她的机敏很是满意。笑着颌首:“中山侯家在我们这些公卿之家里交游是最广的,只怕到时候这帖子上的人会遇到一大半。该怎样说话、行事,你把它记下了,到时候心里也有个数。”
十一娘恭声应“是”,服侍着太夫人躺下,回到自己屋里,午觉也没有歇,开始对着帖子背上面的名字和头衔。 身体年轻了,记忆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待陶妈妈过来的时候,她已背熟了三、四张帖子。 而陶妈妈看着她炕上的名帖,表情显得有些复杂:“夫人要跟着太夫人去窜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