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和曲绣衣的电话,杨修远心里有种不踏实感。
    这段时间曲绣衣一直在陪着杨小月,两人相处的比亲姐妹还亲。
    那男的在哪里遇到的?
    高铁上。
    渝州市到诗城县的高铁通车了,寒假到了,杨小月回家,在高铁上遇到了那个男的。
    叫赵鑫年,诗城县人,但没呆在诗城县。
    赵鑫年回家干什么?探亲。
    为什么坐高铁?想一路看看家乡的变化。
    是诗城县出去的大佬的儿子。
    红色背景。
    在高铁上聊过后,回到诗城县的第二天就约杨小月出去吃饭。
    杨小月去了。
    这些和曲绣衣聊过,杨小月被勾起了一些好奇心。
    杨修远有了做家长的感觉,心里胡思乱想的。
    人怎么样?人品怎么样?条件怎么样?
    现在这个社会,红色背景没有以前那种碾压性了。
    杨修远创业的时候和不少红色背景的人打过交道,一部分是真的从心里鄙视他们,也整过一些在位的人。
    在这种高压下,确实约束了他们。
    这些人很两极化。
    好的时候好的不得了,不好的时候轰然倒塌。
    远远没有表面那么风光。
    以前鄙视别人做家长的,女儿找个男朋友就要问他有房有车没有。
    现在轮到自己了,也想知道这些情况。
    并不是只看钱,是真的想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不然不放心。
    亲妹妹啊。
    车开到公司,先没下车,杨修远打了一个电话出去。
    “喂,大海,是我,我们县有没有姓赵的上去了?”
    电话中,沉默了好一会儿,似乎在找能说话的地方。
    “有,赵方群,市里的第二梯队,算是一号人物。”
    “赵鑫年知道吗?”
    “知道,赵方群的小儿子,出国留过学,跟县里一些人有牵扯,有点能量。”
    “人怎么样?”
    这个问题给张四海问的愣了愣,在张四海看来,赵鑫年只是在这块地方有点小能量,跟杨修远比,远远不够,也不会有交集,为什么杨修远会打听赵鑫年?
    就张四海知道的,如果杨修远把曲杨文化般回到渝州,那是可以上政策的,接待的人都是市里第一梯队的。
    给地给优惠,附加条件可能是做一些渝州市的文化开发项目。
    比如忠犬大白这种项目。
    忠犬大白像是一壶酒,越酿越有味道。
    给渝州这座城市增添了很大的人文光彩。
    比较夸张的是什么?
    在建立大白的小旅游景点。
    那个故事是有原形的,最开始的剧本是真的根据一条狗来写的,只是没有那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