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摩拳擦掌启平叛,各路头人忙挣钱(上)(2/2)
山民,或者狮子老虎毒蛇……让你死的不明不白。
黔州这驿站、驿道本来就坑的要死,他们还得准备盘缠、冒着沿途被各种山贼流寇山寨做掉的危险……
田亩这个事情三大土司们都老老实实的交出来了,自己还能硬扛是咋地?!
从宋代开始亦考出不少读书人来,但总体来说和其他区域完全没法比。
哪怕是三大土司中亲卫最多的杨、安二家,也仅仅是囤积了不到万副藤甲。
而且是奔忙的几乎脚不沾地,一天都不知道有没有睡到两个时辰……
王用敬却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解释这那,直接分派了每人一个卷宗。
而且到时这驿站亦对我等读书人开放,可凭条投宿!
当时还有节目组为此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并将藤甲带至后世的京师军事博物馆。
一顿壮行酒下,熟悉这黔州各水陆山寨、知道谁跟米鲁勾结的土司、头人大军兵分五路直接进剿。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三国》中孟获的藤甲,会易燃的原因。
你们得好好做啊、出功绩啊,老夫这才与张小公爷向国朝请奏给咱们黔州开乡试啊!
这才能用藤去编织藤甲,编织完毕、札紧后还得压实。
一套藤甲要选藤、砍藤,回来后还得沸水杀青,再进行晾晒让其复干。
但……卧槽尼玛!某家私藏的那些矿山矿井、一些亲族兵卫咋一并没了啊!
“你这一炮下去得打死不少,打死某可就亏了!死的一个才一斗粮啊!”
于是从宋末迄今黔州能考出来的举人没几个,秀才虽然有不少。
“么事儿!么事儿!”
那几个头人见状赶紧往下跑:“别打死了!死的不值钱!要活口!要活口筑路!!”
王用敬哪怕是到现在都忙的脚不沾地,这黔州现在能用的人几乎都被他拎起来用了。
寨子里原本所有的铠甲、刀剑,都被收走了。
这帮子士子虽然没有跟黔州外的士子一般,手无缚鸡之力。
部族的族人被拆散分配,他们这个已经有了预感并不意外。
然后就是桐油的浸泡,浸泡后还得进行阴干。
要面子,布政使司宣谕使的牌牌、布政使亲自接见还不够有面子的?!
还原藤甲的地方恰好便是现在的黔州,是布族的寨子进行了一次还原。
张小公爷到是不怕米鲁知道这里的动静,这个时代哪怕九边出乱子沿途快马也得七八天京师才能知道。
要前程,到时候这乡试要是在黔州开设,自己等人不必远行又能借驿站投宿……
即便是布甲也不好收拾,这里最为适宜的只有是藤甲。
既然让他们办事自然是不可能亏待他们的,月银一钱、糙米三斗这就是工资。
这才出去一个多月,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换了人间。
且还是全大明十三省中,唯一没有乡试的行省。
再经过石灰水浸泡、桐油浸泡,再刷以黔州毕城所产大漆藤甲易燃缺点顿解。
让你们去安抚那些原属于土司、头人、土官们的领民,就是要调拨人手去剿灭水陆两匪的。
更何况这黔州的山峦叠嶂、各寨不通,她米鲁除非能掐会算不然怎么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介时黔州水陆两路皆畅,天下之大诸位又哪里去不得?!
土司们回来一瞅这情况就知道,得~啥也别说赶紧干活儿罢!
黔州虽然藤甲好用却制作不易,首先工序就是个巨大的问题。
是以应该是接触过相关的事宜,知道藤甲的情况。
田家的那位小祖姑姐还在玉螭虎的营地里,说是跟扶桑的那位公主殿下学礼仪去了。
而后世的藤甲亦是经过改良的,其极大的提高了防火能力解决了原本藤甲面临的易燃缺点。
这头人不在乎的撇嘴道:“回去一人给三分银子就成了,但抓了人一个能值五斗糙米呢!”
再往下他们心里就更加的麻卖批了,因为土官卫所撤销了!
好家伙!好你个田家啊,这尼玛就把咱全给卖了个彻底啊!
头人们是不知道,这一个多月王用敬那是遭了多大的罪啊,这日子过的那简直了……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王用敬宣布如果诸位庠生做的好……
张小公爷分身乏术,也是考虑到读书子生活不易不当废弃一身所学于是请本官寻来诸位说项此事。
派下去暂时能够顶上,但国朝肯定需要将官员派来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