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津门炮台终成事,演武之下附实情(上)(1/2)
大量的碎石、沙土被夯紧。一部分路段上甚至还铺设了石条。
哪怕是它晃悠一下把人擦一擦,那人就基本可以宣布告别世界了……
被命中的民船,则像是被巨大油锤砸中的鸡蛋一般整艘船在瞬间“轰隆~!”一声……
那会儿戴义给弘治皇帝留下的话是“便是内臣身死津门,也必然将此炮台造起!!”
看得炮兵们轰然动起,将巨大的炮药包塞进了炮管里夯实再装上炮弹。
炮台上依旧能够立住不倒的,亦仅是有三大学士、六部尚书及刘大夏等寥寥数名文臣。
将那大秦级岸防炮拉来的,是为了这些重炮而专门设计、特别订制的马车。
军部大佬们虽是色变,却亦是能够站住脚跟。
“轰!轰!轰!!……”
旁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这段时间戴义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在干活儿。
当时火炮仅仅是铸好了五门,戴义就带着人开始拉上这些个囚徒们开始修筑了。
随后那船上的水兵们放下了小舟,没命的向岸边飞快的奔逃。
然后极为严肃的问他,愿不愿意去修筑津门炮台?!
是根据古籍兵书《六韬·虎韬》、《太平御览·诸葛亮军令》等所载,改了一下就拿来用了。
远远的看着约有四里左右,一艘艘被查扣的民船已经到了位置缓缓的放下了锚。
毕竟他可不是第一次看这火炮演示了,今日他是特地带着文武大臣们来见识这火炮的。
吊装这巨炮的时候那更是惊心动魄,三万斤的巨炮啊!
弘治皇帝一声令下,负责炮台上的国防军中校激动的以拳击胸行礼!
“辛苦了!!”
这段时间作业下来引发他们的动乱就四五宗,连杀戮带镇压。
因着此事戴义引发了仕林大哗,甚至不少人撸起袖子上书要弹劾于他。
车子肯定不能太重的,否则的话需要的畜力就太多,而且事倍功半。
戴义依旧记得那个夜晚,弘治皇帝专门把他叫到了大内击技太监的演武房里。
这座炮台远远的望去极为宏伟,延绵竟达数里之长。
他很清楚戴义这么干的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也是他把戴义派去做此事的根由。
没辙啊,这炮太大、太长又太重了。
随后走到了指挥位上亲自对着各处打旗语,这个时候的旗语其实倒是简陋的很。
皮肤黝黑的如同常年跑海的老渔民,海风将他原本还算是白|嫩的皮肤吹的裂开又复原竟是生出老茧。
全钢架的车架带车轮,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弘治皇帝默然的在擦着眼角的戴义的引领下,缓步的踏上了这宏伟无比的炮台。
高强度的建筑作业必然跟随的就是事故的发生,这些个翰林、侍郎、粮商……本就不是什么善茬儿。
如今的戴义整个人哪怕是穿着一身内官官袍,依旧看着如同耕作多年的老农一般。
包括了累死、意外死在工地上的,拢共算下近乎千人之多!
弘治皇帝这才走到了前沿,将耳塞带上望着远远停泊着的那些民船。
为了将这些重炮运到这炮台上来,整个军械营造局足足花费了一旬的时日。
“帝国由太祖传到朕手上,不过百五十年……”
为了让这火炮运来,营造局的大匠们全都凑了起来做了无数个图纸、推演了多次。
拍着戴义的肩膀,弘治皇帝感慨的看着这座炮台。
五处露天炮台死死的掐住了入海口的各个死角,即便是露天的炮台亦是修造了遮棚。
惨然四下飞散,竟然……直接被轰碎解体!
下面还有大石条带着水泥铺设的坑洞,坑洞内亦是安放着炮位。
“华夏文统千年之久,若是断送在帝国手里……朕和尔等,都将是千古罪人啊!”
剧烈的炮声,不仅让整个炮台的地面都在颤抖。
“开始吧……”弘治皇帝云淡风轻的拎着耳塞,并没有直接带上。
于是行走起来顿时身上的甲胄“哗啦啦~”的不断作响,甚至在他身后的萧敬等人亦是一身甲胄。
他双眼微微眯起,面上须髯迎风飞扬。
如今这华夏文统面临着外敌杀入亡族灭种的险境,他身上击技内官的武勇猛然复苏!
因为弘治皇帝知道,只有戴义才会在这件事情上义无反顾而且对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
甚至朝堂上已经有不少人上书弹劾此事了,但弘治皇帝却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戴义这一边。
戴上耳塞的文官们虽然早有准备,但这地动山摇近乎天地变色的狂兽巨吼声实在太大了!
戴义做到了,但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这些日子以来他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好几次他都是硬起心肠咬着牙在做。
车架还极有创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