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小公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4章 御书房内计国策,内库丰盈腰板刚(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你老白今年都六十有六了罢?这刑部位置上你还能呆几年?!

    “大小毛公之《毛诗》释曰‘元,大也。五官之长,出於诸侯,曰天子之老’……”

    李东阳这听得是一头冷汗直冒,赶紧对着这张小公爷拱手道:“玉螭虎此番话,老成谋国啊!”

    这些个朝堂的大佬们不清楚,读过《明史》还有不少明朝野史的张小公爷却知道。

    听得玉螭虎这话三大学士的脸又有些发红了,其实这算是他们思维的盲区。

    那得是多大的荣誉啊!绝对是声名传千古!

    “百姓多不识字,若是底层官吏阳奉阴违、勾结士绅豪族以此压榨岂非良策成害么?!”

    张小公爷望着这些个朝堂大佬们,痛心疾首的道:“其次法度推行,若无良臣能吏其害更甚于无也!”

    刘健以是笑眯眯的看着白昂,轻声道。

    弘治皇帝现在内库里有钱了,说话也不由得硬气了几分:“年俸……便以一千两计罢!”

    这吓的张小公爷赶紧摆手,好家伙!这些个大学士们有一个法子就想着马上举国推广。

    同时也是培养新人,这些人跟地方的牵涉不大顾及不多、又有接灾安民、与鞑靼对敌经验。

    毕竟整部律法可能关乎到的是大量的军政事宜,先要理清再重新厘定这是个巨大的工程。

    “刑部是恰逢其时,干脆一并先行改之。同时以新科进士熟其运转,皆是再遴选各级官吏来京训学……”

    张小公爷望着他们继续道:“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即便是良策至行省走样,至州府再走样……”

    张小公爷初看着李东阳他们仨一唱一和的,还觉着有些莫名其妙。

    结果咋样?!以他的牛逼都直接仆街了。

    果然是“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

    张小公爷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变法流血阔以。

    谢迁更是凑趣上前,捻须而笑言:“唐时李中书著《唐国史补》卷下亦曰‘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老’……”

    一念至此弘治皇帝不由得气的瞪了玉螭虎一眼,可怜的张小公爷莫名其妙:我……我啥也没干啊!

    “即便是不曾如此,然官吏若执行时理解稍有偏差该当如何?!”

    怎的这提出来方略的张小公爷自己却制止了?!

    这特么不是要了亲命么?!啥法子能一下子就整个帝国猛然推广开啊?!

    由他们来归纳厘定律法相对的来说,或许更为平正一些。

    虽然跟这老家伙确实办事儿比较过分有关系来着,但这玩意儿确实也太凄惨了。

    身在朝堂中习惯于面对的是举国的方略,于是他们下意识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一个方略推广到大明上下。

    “各地风土不同、人情各异,一支法度怎能刚出炉便贯穿举国而不更哉?!”

    别就看着自己现在手上那仨瓜俩枣,目光得放的长远一些啊!

    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元老院给他搬出来了,意思就是:你这点儿小权利算什么啊?!

    下面的那些个官吏们阳奉阴违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既是朕礼聘于诸爱卿,俸禄自是不能少的……”

    玉螭虎说的在理,自然三大学士琢磨一番后亦向弘治皇帝建议如此行。

    这次国朝既然是刑部忙不过来,那干脆先在国朝内试试水。

    但别从咱这儿开始啊!

    这尼玛读书人的弯弯道道可真鸡儿不少,有话从来不肯好好说!

    真真是半点儿都没有夸错啊!

    边上的白昂更是擦着额头上的汗,心中叹道:三大学士夸这孩子是“天下风云麒麟儿”……

    玉螭虎的这番话叫三大学士顿时冷汗直冒,前宋王半山变法可不就是如此么?!

    都特么要拐几个弯儿,才肯让你明白说的是啥。

    人家那权势比之王半山更牛批,可照样死后清算仆街了。

    白昂倒是有些踌躇,自己这刑部尚书说话间就这么没了?!

    张小公爷的法子倒是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试点。

    这元老院的地位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了,而且都是朝堂老臣影响力怎么可能小了?!

    “《诗·小雅·采芑》亦有提及,其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大明朝也不是没有过变法,张叔大后来也是搞过“一鞭法”的。

    张叔大那身后叫一个凄惨,万历都没等他彻底凉透就开始清算抄家。

    弘治皇帝听得是两眼放光,三大学士已经开始低声讨论怎么推行到十三司去了。

    当年北宋王半山牛逼如斯,也是直接搞全大宋的变革。

    啊~呸!朕都叫痴虎儿那臭小子给带坏了,这就不该是朕说的话啊!!

    到会儿你终究还不是得致仕么?!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诸位大人怎么都如此着急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