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小公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3章 难得糊涂张痴虎,朝堂言官分两派(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礼科的给事中:喵喵喵???

    江潮、许庭光还有张老国公前几日就开始告假跑路了,弘治皇帝也知道咋回事儿。

    就是说晁错害怕,连夜入宫求见皇帝。

    周太后笑眯眯的从罗汉塌上坐起来,抬眼望去便听得宫女通报太子来请安了。

    再看着侧边题曰:张仑敬赠小友朱寿。

    “妙安姐姐修习的是武当山三丰真人的技艺,又练‘二十年纵横无敌’的梨花枪……”

    里面乃是装裱好的一副字,摊开来便见得当头四个看起来并不工整却肆意张扬的大字——“难得糊涂”。

    周太后这下就感兴趣了,哦了一声竟是亲自去取过了这盒子打开来。

    若是没有免礼那老老实实的按照当朝礼仪做完参拜大礼,大明的是五拜三叩、大清则是三拜九叩。

    周太后这般做已经是稍微逾越了,但她本身出身就非礼制传家身份又尊贵。

    除了些许性格特别的,大部分人渐渐老去舔犊之情总是会缓缓滋生。

    基本上混到“谒赞不名”的都是把持朝政的权臣,又或者是功勋及其深厚者。

    却见小正德居然唉声叹气的道:“做太子就是这点麻烦,名字都不好给人提。”

    “您若是再犯,内臣可得跟小公爷说去了。”

    谒赞,就是通传唱名。

    这便是君臣上下尊卑之礼,稍有不尊可是要出事儿的。

    陈侗的确是大内里数得着的好手了,可居然都不是那妙安的一合之将。

    但周太后自己却看着这幅字思绪飘散开来,哀家若是早二十年看到这幅字、明白这个道理……

    会不太计较很多事情,会总喜欢笑着看真心实意或虚情假意的表现。

    同时传来的还有两个着急的太监的声音:“殿下,静气!风仪!”

    “父皇说曾皇祖母喜欢虎哥儿的字儿,孙儿特地让虎哥儿写了一副字来!”

    “此举已是辱及天下士子、辱及我圣人名教!若不严加惩戒,将成大害啊!!”

    站出来的那位御史给了礼科这边一个抱歉的眼神,顿首大声:“还请陛下为黎民张目!!”

    皇帝念及功劳或者年纪赐坐了,你就有得坐。

    然后躬身退出去,继续侍立于门外。

    若是君臣之间那就得大讲究了,臣子想见皇帝那得“上谒求见”。

    宣召你见面了,当场中官还得“谒赞”。

    甚至小正德未出阁读书之前,还经常来周太后这里玩。

    别看周太后曾经掀起惊天波涛闹至群臣跪谏触发第一次大礼议,然而她毕竟老了。

    “陈侗肯定是打不过她的。”

    可怜的陈侗在校场上被抽的满地找牙,堂堂大内侍卫差点儿羞愤的要自刎……

    小正德听得周太后问及此事,响起自己被妙安笑嘻嘻的单手揍的满天飞不由得哀叹。

    能够达到“谒赞不名”,就是上殿中官不唱你名字的那得是特殊礼遇了。

    比如《史记卷九十七张丞相列传》载晁错“错恐,夜入宫上谒”。

    听得话音落下,那稚嫩的声音便消失了。

    这祖孙俩在这儿叙话,金銮殿内却是剑拔弩张唇枪舌剑。

    “皇曾祖母啊,妙安姐姐那何止是武艺了得!她是相当的了得!”

    这是真的,妙安似乎早想收拾陈侗了。

    礼行完才能起来,不然一个大不敬那得“无人臣之礼者,绞”。

    这时候可是讲究礼制的时代,皇宫大内尤其重于礼。

    这个时候,几个吏科的给事中急忙跳出来大声道:“陛下!臣弹劾东厂擅拿良民士子、强抢民产!”

    礼科几个给事中眼珠子都红了,跳出来躬身喝道:“京中士子议论纷纷,此举依是动摇国本!”

    却见小正德唉声叹气的道:“原本我侍卫陈侗在宫里也算是高手了,都不是妙安姐姐一合之将……”

    “小猴儿,坐下罢!”周太后笑眯眯的让宫女给正德搬来凳子,小正德却肃容行礼然后才坐下。

    “臣等先前念及其尚且年幼只请惩戒不予惩处……”

    原本对于小雀儿所言还没有太多概念的周太后,顿时惊讶了。

    不赐坐那你就只好站着,他问你答不问你只能请求禀告。

    “臣亦弹劾东厂、锦衣卫构陷良民、锁拿拷打、强抢民财之罪!!”

    晁错当年就是上谒了,但没有等到宣召第二天就嗝屁着凉了。

    看得最后那几个字周太后不由得莞尔:“小猴儿莫非又调皮了?!还给自己起个‘朱寿’的名字。”

    小正德嘿嘿的傻笑着:“最近都在虎哥儿草庐处习武读书,今日有假便马上来看曾皇祖母了。”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曾孙儿这不是出阁读书了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