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啥“今国朝多数上轨,然肘制颇多。朕百思之下,不得其所……”
顿时户部就能多出一大笔的钱粮来,仅仅是这点就已经让户部欣喜不已。
弘治皇帝在草庐里,喝着手里的茶看着这份建议书。
或许只是一道政令,将会让无数人家破人亡……
所以不知道当如何改。
原本对于藩王占据地方土地过多的问题,内阁就忧心忡忡。
因为洪武陛下当年为了让朱家儿孙们无忧,那是严格规定了爵位。
有了皇家货殖的月钱,至少从他们开始到大明消亡。
只是,分下来的这些也足够让户部开心了。
躬身在旁的萧敬则是越发放低了身子,弘治皇帝近年来威隆日盛。
弘治皇帝无奈的继续打开这篇建议书,细看了几页他就挪不开眼了。
“户籍、钱粮,分司打理、一并归于内阁……”
但需要报与国朝税赋司,由税赋司着调查局等查验核准。
保证他们有饭吃,日常开销不是问题。
“痴虎儿啊!你这是给朕出难题啊!”
并立宗人府,看管其三代。
没参与此番谋反的,自然会获得一些有待。
再说了,不是您一回来就逼着我写的么?!
同样的,弘治皇帝的部分公务也喜欢在这里处置。
其实说白了,就是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
如此林林总总,几乎是将整个国朝几个大部都大卸八块。
剩下的,弘治皇帝已经决定全数贬为庶人、抄没家产。
更别说回收到户部下的田亩、店铺、宅邸……等等,还有查抄的金银。
“税赋之事,国之重也!历朝税赋,地方征重则民氓……”
治大国若烹小鲜,轻不得、重不得。
刑部也开心啊!
登记造册后,还藏于防火的岛屿上收纳。
只是打开扫了几眼,弘治皇帝就放下茶苦笑。
来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户部负责钱粮,同时负责天下户籍。
这让他油然而生出一种,天下尽在掌中之感。
但如从前一般是地方上的土皇帝,那是没可能的了。
“《关于国朝各部制改建议书》?!”
宽宏大量的弘治皇帝,自然不会白占他们便宜。
“太子呢?!他做什么去了?!”
没有参与到此番谋逆中的藩王,不超过二十人。
张小公爷一脸无所谓的撇嘴,反正做臣子的只管给意见。
每月从皇家货殖中,支取定量的月钱过活。
国朝也没法满世界去管不是,是以自然是要拿出来扑买的。
新皇宫里,弘治皇帝最喜欢在最高的那座塔楼上俯瞰整个京师。
除了国朝的税赋之外,州府亦可厘定一定税赋。
还没有最低,保证的是他所有的儿孙们都有俸禄。
“与内阁、军部言说,此番莫要亏待将士们!”
弘治皇帝会产生这个疑问,其实也属正常。
内阁如今是忙炸了,但忙的是欣喜啊!
户籍?!洪武年间,先皇倒是很重视户籍。
“殿下回京后,便开始着手整理此番阵亡将士名录……”
刑部现在是分作两部,而且是彻底分开了。
以至于他这样的老人,都倍感压力。
弘治皇帝看着渐渐沉下去的夕阳,每天他在这里其实都看着。
尤其是走进这栋楼,开始办公之后。
起身见弘治皇帝没有其他吩咐了,这才躬身告退前往传谕。
各地的隐户突然冒出来一大堆,其实当地州府官员也是吓了一跳。
可之后一方面官员们的懈怠,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内阁实在没有精力去打理。
然后才重新拆分成一个个的分司,总体来对内阁、皇帝负责。
这些藩王如今被砍掉了泰半,其余的开销亦都转到了内库去。
皇家货殖里头,会有他们一份股子。
户部那边只是开心,却不知道一把利刃正在向着自己切来……
这是新旧思潮冲击下,必然会产生的问题。
当然,户部也没傻到打算一口全吞了。
一旦进入了办公状态,弘治皇帝身上就会散发出一股“生人勿近”之威严感。
但怎么看,都觉着看不够。
到了明末,甚至藩王下朱家子孙所支的俸禄竟让大明都有些开支不起了。
那意思就是,让咱给想想哪儿还不够通透呗。
一部分是新成立的税赋司厘定,但他们收上来是要缴给钱粮方面的。
而后放逐至边陲,令当地官员看管。
那些田亩是不能扑买,可查抄的店铺、货物、财物、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