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各怀心思各留驻,南洋诸国风云入(下)(1/2)
这些个货殖会的会辅们,如今眼珠子都红了。
开始内阁还忧心,是否会降低录入的士子素质。
南洋诸国连像样的开采场都没有,矿自然也都开的不咋地。
爪哇等国王,即便是再烂那也是大明敕封的。
这话又让这几家货殖会的会辅们心下一惊,二十万石粮食啊!五十万两银子啊!
更直白点儿说,他们就是危在旦夕。
然而他们很快的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从前还只是大户人家讲究一下,普通百姓家里那还不是有啥用啥。
如今大明的百姓逐渐富庶了起来,于是吃穿用度也开始讲究了起来。
而紧接着大明的舰队,则是开始重新巡航在南洋海面上。
任何时代,这除非是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却见海因里希这个时候身着重甲,缓缓的站了出来。
在他们这批人碗里抢饭吃,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不言而喻。
“诸位,国朝对南洋诸国之矿产早已商议好了。”
大明讨伐此三国的罪状里,其中最为显眼的一条便是“不尊王道、不服教化”。
如此情况,他如何能不挣扎?!
张小公爷这么干的目的就很简单明了了,这些人必须是亲大明派。
即便是陛下要这么吃,估计大家不敢硬扛。
如今南洋诸国的情况其实非常的微妙,几个往昔的强国已经大不如前。
而相对的,内阁开始追逐务实之后考核也变得更加务实。
它甚至无声无息的,渗透到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直至那三国的颠覆,南洋诸国才发现——曾经的帝国又回来了。
还没等这些个货殖会们琢磨出味道来,下面的京师货殖会辅便站起来高声道。
又担心大明借机搂草打兔子,假道伐虢把他们也给灭了。
他们可不想在这个时候,跑去捻一下大明的虎须。
一百卫队……这也合适,而且王宫里总不能一个人都不留罢?!
国朝养士养了百五十年,如今这些士都特么要泛滥成灾了。
大家是想着占便宜,可没人想找死啊。
“爪哇如今探明金银铜铁之矿产,约三十余处……”
后者扫了他一眼,淡淡的道:“既是为了列国安危,这军伍去了也应该。”
这相当于是把自己的安慰,完全的托付给了大明了。
这话很实在,谁特么一家能吃得下来啊?!
那就是跟大多数的货殖会争夺利益,而且这些对手还包括了内库、户部、内阁……等等。
可偷偷自行开矿,这就成了必然会发生的。
毕竟他们录入后并非直接担任要职的,得先培训才放去下面熟悉政务。
哪里还敢奢望,能用上一副好家具啊。
然而如今的情况大大不同,数年悄声无息的变革不仅让大明的上层改变了。
也就是说,将来这些个南洋诸国的矿务可几乎都归这个“帝国矿业货殖总司”所有了。
“上使的意思是,南洋诸国不需留下些许军伍了?!”
眼见张小公爷笑眯眯的望着他们,轻声道:“诸位,可以商议入股。”
顿时,南洋诸国原本蠢蠢欲动的状态戛然而止。
这带动的是各行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家具一项。
人选自然是从诸世家中,挑选出来的。
可如今大明这么一说,他反而也觉着并非坏事。
这更让他们无比紧张了,安南等国的前车之鉴啊!
若是从前要这么卸除兵权,爪哇国王宁愿拼个鱼死网破。
他们这个时候不入股,事后还想悄悄的掺和进来。
只有分散了他们的组成权力,才能保证他们即便是内讧也得投靠大明……
这些事情徐经早就跟张小公爷商量好了,大致上与安南、东吁差不离。
张小公爷笑吟吟的望着他们,轻声道:“这爪哇诸国矿产么,一家肯定是吃不下的……”
“国统一事,爪哇国自然是王上一裔为之继承……”
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官员需有往大明求学之经历。
且普通百姓家,一辈子能凑出一副上好的棺木就不错了。
但不能只指望王室一家,还得多个世家。
琢磨搞不过,自然是要认怂等机会的。
其他那些个省份的货殖会负责人一听这话,顿时满心敲里吗。
付出这么多,才半成的股子?!
以秀才为蒙学师的事情,在黔州试水成功后内阁很快的开始在周边铺开。
然而张小公爷却笑吟吟的道:“京师货殖,可得半成股子。”
下面的货殖会负责人没有一个是傻子的,都明白这是给他们机会呢!
“吾皇亦考虑到王上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