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小公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3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六)(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等等……廷仪公这是要干甚?!”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其次的唐寅、徐经、李东阳之子李兆先……等等这些,不仅为太子师兄弟。

    他便开始琢磨如何提高官员的收入,但同时禁绝他们乱伸手。

    这……这成何体统!!

    这位大拿能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亦能写出“香帏风动花入楼”。

    赶紧喊张嫣然下马车来帮忙瞅瞅,一边喊着一边狠狠的剜了眼熊孩子!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谢迁是景泰元年生人,刘健是宣德八年。

    毕竟这是前辈在青楼厮混的时候所作,大家更愿意让后辈子孙学一下“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熊孩子接着的一句话,直接把老家伙气的晕过去。

    再配合京师原本军械营造局里面车马雕工大匠们的手艺,居然真打造了不少题材的实木茶桌。

    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然而现在是越闹越不像话了,居然特么青楼还挂上名家诗词堂而皇之的传扬开来。

    边上的熊孩子对于白昂的激动,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然而这几年的风向逐渐变了,那不仅得有科举的本事还得有治民的本事。

    谢公尤侃侃,这句话何尝不是对他谢迁的调侃?!

    可看在居然能挣钱的份上,老白到底捏着鼻子给认了。

    或者说,如今的内阁三人即便是李东阳也是近几年才有了接触地方的经验。

    可“花径”、“蓬门”二词,原本就意有所指。

    而且还是在李东阳、杨一清二人,都曾负责过实务的基础上。

    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等,没有地方经验就入内阁的。

    白昂这老家伙差点儿就气死了,挣扎着便要起来。

    下面居然还有配诗,诗曰:

    于是最先解决的,就是给京师各级官员们配备宅子。

    “呃……这是本宫让他们挂的。”

    可谢迁自己接受这个吗?!

    当得是大家也!

    眼瞅这本来就苦熬的老家伙,两眼一翻直接“咕咚~”摔车上了。

    刘健看他不搭话,只能是轻叹一声端起了茶杯。

    “地方理政,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稍有不查便会酿成大祸啊!”

    而同时他们得到的补给也就越多。

    熊孩子这会儿也回过神来了,一瞅惹出大祸顿时一个哆嗦……

    谢迁说着,顿了顿苦笑着道:“即便是陛下将来容我入元老院,我又有何面目入院?!”

    “哈哈哈……那青楼的招牌,是谁给挂上去的?!人才!人才啊!”

    上句说的确实是青楼,诗名就叫《青楼怨》。

    老白这是真气愤了,娘西匹!是真不把帝国放在眼里啊!

    那么在逐渐务实的弘治皇帝面前,他谢迁的话语权怎么保证?!

    刘健忧心忡忡,算下他与谢迁是一路人。

    摔下去脑袋着地,说不准就得当场嗝屁着凉。

    谢迁知道,自己贸然提出弘治皇帝肯定会犹豫。

    再被凑进前面两句之下后,顿时那意思就很明显了……

    到时候下层的官宦们不仅会认为谢迁无能,还会腹议他朱祐樘无识人之明啊!

    也还好这回张嫣然跟着一起回京,张小公爷见这老家伙被气晕过去了。

    只有熊孩子笑的没心没肺。

    能够分配到的宅子自然不低,再算上他的官龄。

    可尼玛这么一凑,顿时……很草蛋了。

    比他都晚入阁的杨一清,比他还有理政经验。

    茶台对面坐着的谢迁闻言不由得苦笑,眼见他端起茶杯轻声道:“请茶。”

    虽然具体的头绪还没出来,但一些方向是有的了。

    老白听得这话,直接喉咙里“咯儿~”的一声。

    这话谢迁是苦笑着说的,刘健也只能是叹气垂首。

    恐怕再给十年,那也是入阁首选。

    还好几个张家的家丁们手疾眼快,赶紧勒住马头一把扶住了要摔车里的老白。

    眼见他缓缓抬首,沉声道:“明日……老夫与你一并上秘奏罢!”

    两人之间足足差了十七岁,也就是说谢迁如果到刘健这个年龄才入元老院的话。

    当然,这首诗基本不太被提起。

    二人都身穿居家的道袍,居然还是在一张大实木的茶台边上。

    自从弘治皇帝从太子那里得知,国朝给官员们的俸禄那不贪饭都吃不起之后。

    “那诗吧……是本宫随手填上去的,但没挂本宫的名号就是了。”

    而当他们远远的看到了京师那颇具特色的城墙后,所有人皆是心下感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