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小公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0章 京师波澜熊孩子,弄潮从来无侥幸(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对外征伐的战利品销售权,这让整个货殖会大发其财。

    李福达冒险一击其实在被他发现的时候,就已经算是失败了。

    从新皇城到码头、再到京师城内,完全可以用这些铁轨马车拖行。

    产出比根本就没法跟后世比,他们每次出征所需的粮秣、钱财只会更多。

    明吉逾选择投降,这是最明智的决定。

    亦热衷于抱团取暖,形成一个个的商帮、行会、商会。

    服部两位小姐姐,则是用矮塌端坐在边上垂首伺候着。

    年迈的明吉逾早已经换上了一身的大明道袍,坐在椅子上悠哉悠哉的晒太阳。

    按照原本的历史线,大明的商人们现在应该热衷于功名。

    即便是为了千金马骨做个榜样,让后来人主动投降也是要做做姿态的。

    这种中型的硬帆车船,是短途中使用的。

    将手中的信飞快的看了一遍,随手在烛台上烧化并投入水中搅拌了一会儿。

    看着唐伯虎的信,张小公爷其实心中是惊讶的。

    比如《明会典》里面就载:公侯者,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

    可……即便是如此,又能如何呢?!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无论是皇家还是户部都选择了默默支持他们。

    官一品、二品者,厅堂五间九架。

    低头想想自己,张小公爷不由得苦笑。

    然后还盯着新皇城的营造事宜,考虑到了防护和火灾的问题进行了大面积改动。

    钱都已经多到串钱的绳子都坏了,粮食多到从仓库里面溢出以至于散落在外的腐烂掉。

    这包括了整个宅邸的规模、形制、装饰……等等,全都给你写的详细无比。

    这位明吉逾能够在区域两大国夹缝中崛起,最终还累积了让儿子一统地区的实力。

    很快的,在粤北码头上的李福达就接到了来信。

    达不到的也叫“逾制”。

    还能运来大量的水泥,这也让京师、簪缨两家货殖会看到了铁轨应用一丝希望。

    果然!这世间崛起者,无一侥幸啊!

    即便是东吁王城撑不住,明吉逾还是有机会率队逃出的。

    五千料的大船除了地方足够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稳!

    在他们摇摇欲坠的时候,自然会给他们一道能逃出生天的绳索。

    才能够抓住那转瞬一逝的机会,然后乘风而起!

    成箱的金锭、各式珍宝,足够做压舱石了。

    那是因为他的父、祖两代人,给他累积下来了足够的资本让他去与匈奴血战!

    但很少有人去探究,这些大成就者背后所蕴藏的累积。

    就比如这一次,他们运回去大批的粮食必然对市场形成冲击。

    纤纤玉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椅子的扶手,那双丹凤桃花让人目眩神迷。

    有时候会发愣好一会儿,这个时间可能持续好几天。

    不得不说明吉逾这老小子,一定程度上摸到了大明的脉络。

    “走吧!要起风了。”

    当然,张小公爷也不是要一棒子打死他们。

    搞这些的同时,皇城的外部、内殿也大致修建完毕。

    熊孩子的一个举措,造成的是整个大明商贾们的变动。

    当李福达带着木邦、孟养两土司的兵马来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注定了。

    《汉书·食货志》载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今儿扑腾一下铁轨,赶着工匠们改进铁轨的光滑度、车轮与铁轨的契合等。

    小周管家这才微微躬身,轻声道:“谍报司那边的人来说,东吁王明吉逾想要见您……”

    当然,现在张小公爷的这艘不用压舱石。

    只有把握住了世界脉搏的人,提前感触和探知世界的变化。

    中间分成了好几个支流,几乎环绕了新城一圈。

    外间则是挖通了潮白河,由潮白河水灌入进来。

    尤其这熊孩子还经过了张小公爷的熏陶,同时又手握重权。

    玉螭虎笑了笑,悄然起身转过来。

    为了尽快赶路,船队沿途尽量都不靠岸。

    规划图上这位爷二话不说先把新皇城修起来了,修起来就罢了可空城如何住人?!

    但在建筑等级上的划分,还是极为分明的。

    “是,明日午时船队靠岸!”

    妙安小姐姐倒是不知道学问的挂碍意味着什么,她只是知道公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如此。

    “告诉他,安排一下!”

    比如,大家都说汉武帝。

    “恭喜夫君堪破挂碍!学问再进一层!”

    他的鼓捣到也出现了些许成果,比如开花弹就鼓捣出来了。

    货值会的资本囊括了户部、内库,且还有勋贵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