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二十五)(1/3)
凄厉的喊叫声顿时响彻了整个码头,随即便是昏昏欲睡的军卒们一个激灵蹦达起来。
因为是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他们腾挪躲闪的余地就这么大。
那码头城墙上的安南军卒们牙齿“咯咯咯……”的作响,他们仿佛想起了那些年。
衙役们开始呼喝着让城中的百姓不许出来,大户们则是在家丁的护持下开始收拾细软。
即便是后黎朝造反,无论是那位开国的还是继任的都不断谋求大明的认可。
巨大的风帆借着海风,破开浪涛隆隆杀来!
并准备车马随时逃往升龙。
随着战舰的缓缓靠近,瞭望的军卒已经能够看到战船的规模了。
于是这阳京丝毫比不上旧港的繁华,甚至相对没落了许多。
自己几个大车、一大票的亲眷,躲哪儿去?!
凄厉的喊叫声在城墙上响起,那些城内的大户嗷嗷的叫着拉着细软便要出城。
“老夫兄长乃参知政事!你们胆敢拦我?!”
“快!八百里加急往升龙,大明来袭!大明来袭!!”
“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扶桑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扶桑贼子也。”
可他们这些大户就不同了,若是明军大索他们能往哪儿逃?!
海风将他的战袍吹起,那头顶的大明龙旗猎猎作响!
同样的大国纷争下散落小国里的火星,也许就是燎原大火。
在海浪“哗啦啦~”的拍打声中,月光静静的飘散下来。
时代的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那便是灭顶之灾。
占婆之战使得安南不敢单独出击,于是只能相约东吁给大明施加压力。
“哗啦~哗啦~”浪头拍打在战船上,朝阳从海面上喷薄而出。
顿时“咣当~~”的声音,将所有的吼叫都压了下去。
“先生,应是上朝大军到了!”
“某已命快马往升龙求救,陛下不可能放任明国人占领阳京!”
那些年被大明所支配的恐惧,那位大明的英国公数次将安南平定。
阳京此时已经齐齐整备,但所有人看到了海面上的大明龙旗还是心尖发颤。
身边跟着的家丁甚至都穿着铠甲,跟他们面前的水师军卒比起来更像是精锐。
城门下熙熙攘攘,几个穿着儒衫的老者上蹿下跳。
那些穷鬼们没个二两银钱,自然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看着这些个边上繁复的小国城邦宣慰司,李福达其实挺理解他们的。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也隐隐耳闻了滇南、占婆事宜。
无论这位先生有任何要求,他们都必须满足。
那些人的吼叫声甚至鼓噪的其他的阳京百姓,也收拾了细软跟着大潮逃窜。
“若是阳京失守,明国大军必攻升龙!诸位觉着,到时候难道就能安稳了么?!”
机缘巧合下他成就大业,真得多赖大明北方边患。
便见他赤红着眼珠子,死死的盯着这些个阳京大户们狠声道。
缓缓的张开了一支卷轴地图,这是滇南与东吁的沿途防线。
那位黎祖最初造反根本就没有妄想能立国,他所求不过是一个宣慰使的位置罢了。
几个在码头上的更夫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抬眼望去时手里的锣竟然“咣当~”落地。
从简陋的直道直抵升龙需要三个多时辰,若是走小道的话却需要一倍多的时间。
其实东吁的地利可以并不是很好,处于左右的白古、阿瓦两王国包夹之下。
“老夫之子乃翰林院校理!尔等犬豚若再拦老夫,小心老夫到升龙参尔等一本!”
但因为白古、阿瓦两国之间征战多年,凭白的让东吁崛起。
“咚咚咚……”这个时候,战鼓急促的声音再次响起。
无数的声音在熙熙攘攘,可以说这阳京城不大可藏着的王八却不少。
且当时安南出兵二十余万,他们也拿不准到底大明能不能撑住。
无数的人头落地,腥血洒满……
高丽的《宣祖实录》怎么说来着?!
隐蔽在周边的那些个家丁们早已经换好的夜行衣,道路上被挂上了拌马索。
除非他确认了大明已然进军安南,否则老狐狸只会按兵不动。
“跑?!这里距离升龙便是快马也要一个时辰!”
我们才是孝顺宗主爸爸滴好孩子,扶桑那帮倭寇是贼子!逆子!狗崽子!不当人子!
便见得赤红着眼珠子的安南水师留守副将直接“咣当~”一刀,斩在了城门的拒马的铜锣上!
一番话说的是这些个大户们面若死灰,他们的确是避无可避了。
于是隐隐中,东吁便成为了如今那片区域内最大的势力。
没一会儿,仓皇的安南水师留守将校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