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十八)(2/2)
“吱呀~噼里啪啦~”油脂很快的随着破碎的坛子,灌满了整个地板。
“这些商船都是明国货殖会的,您看那艘——”
说着,阮维武招手让几个亲兵过来低声用安南话吩咐了几句。
这回冒充商船,阮维武本来还觉着带着旗舰来是不是不好。
八百料、五百料的拢共算下来也才十来艘,余下多是四百料、三百料、二百料的小船。
大明完全不一样,从沿海一直到金陵一大摞大大小小的私人造船厂就不说了。
城外,黎仁义的大帐匆匆的跑来了一人。
清河造船厂鼎盛时期则有八十余分厂、占地沿河长达二十余里,常有匠户五千余、年造六百余艘船!
这点的话,高丽国亦相似。
黎仁孝到了,那就说明决战要开始了!
虽然号称是水师,但说白了也就比曾经的倭寇、海盗那战船强点儿。
这旧港果然比安南的阳京货殖更盛,看到了几艘一样挂着商号旗的巨舰阮维武不由得愕然。
卧槽尼玛!狗日的明国,连个商船都比老子的座船强!该死的狗大户!
这才哈哈一声长笑:“来人!擂鼓!进军!”
他这一千料的船、还有身后那些几百料的,在这里真的不起眼……
好在他们本来着装也不太统一,所以换上问题不大。
于是曾经废除汉字的棒子,后来灰溜溜的又把汉字的学习增补进了课程里。
然而他没有等到饭食房间,却等到了匆匆而来的水师其他将校。
只是现在这些店铺都关着门,只有远远的一处驿馆还开着。
渔网的倒钩上涂抹着麻药,只要刮伤了没一会儿就会浑身发软无力。
看来这占婆王还是有点儿能耐的,至少在码头这边掌控的不错。
后来他到华夏活动亲自更正,他的名字汉字写法是“李准基”。
没辙啊!国力就摆在那里,这银子烧不起啊!
随后被一紧,顺着绳子直接就拉了过去。
“且放心!老夫晓得!”
随后他又不由自主的转过头,望向了那些两千料的大船。
如今看人家明国的商家海船都两千料,他瞬间知道自己真相多了。
尽管他们有不少的好木材,可没工匠玩个锤子。
不过,比他们更绝望的是在仓库里的那三千余安南精锐。
“隆隆隆~”的声音响起,眼见得一张巨大的麻绳网从上到下突然将这驿馆重重罩住!
一队队的小船如同饿狼一样猛的围了上来,身着藤甲的军卒飞快的攀上船只。
阮维武猛然抬首大吼一声:“上二楼!”
随后便有人乘着小船,将命令传到了其他船上去。
可总比他安南水师,那可怜巴巴的千料战船强罢?!
阮维武听得这话不由得呼出一口气,随后点了点头。
来人赶紧点头抱拳称是,没一会儿他便在甲板上对着对面打出了旗。
即便是最小的卫河造船厂亦有十八分厂、工匠两千余人,年造海船、漕船七十余艘。
龙江造船厂占地就有八千余亩、工匠数千人,仅《成祖实录》载永乐12年间造海船两千七百余艘。
此时他发现,港口上好些水草在漂浮着。
可勋贵文宦们都是要认识汉字的,否则的话会被鄙夷成文盲。
身边的汉子是护院,带刀自然是正常的。
比如有位高丽明星,一度曾被华夏媒体方译作“李俊基”。
“破城后,许索半日!哈哈哈哈……”
黎仁孝双目闪过一丝精光,却没有立即搭话。
说起来安南人这水师也算是挺……磕碜的。
见此,阮维武不由得一皱眉:“都来了,弟兄们怎么办?!回去!”
“恶贼!小人!杂碎!!”
说着拱手告退,伙计奉上了茶水后也躲在了柜台里。
即便是咬牙去烧,他们也寻不着这么多工匠来造船啊。
这些个将校们也有些发懵,对着阮维武拱手道。
就比如“真·甄”、“轩·萱”、“话·桦”……如果只有读音没有字的话那怎么读?!
阮维武闻言眉头一皱,刚要开口说本将没下此令。
信步跟着这来人很快的踏入到了这驿馆中,掌柜的和几个伙计见他们人多赶紧凑上来。
按说如此大港船只往来甚多,怎么会有如此多水草海藻?!
本来就是风声鹤唳的时候,如果一支商队都带着刀上岸必然会引起注意。
“这些明国的海船归老夫了!莫要伤着,回头全填入我安南水师中去!”
舢板上更是有着一大队的人马吼叫着杀来,一时间船上的安南人陷入了绝望……
“大人,不是您下令让我等前来开会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