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肆为临街两间铺子,门里门外摆着几张桌子,五六个客人正在吃喝,还有伙计在招呼来往的行人。铺子的大门,则是挂着四个灯笼,可见‘桂花古酿’的字样。
秦柱子与秦栓子停下脚步,各自一脸的馋样,又不舍得银钱,吞咽着口水便要离去。兄弟俩早已成家,各有婆娘子女养活,虽也喜欢饮酒吃肉,却不忘节俭度日。
于野也停了下来,伸手示意道:“我请两位大哥饮酒?”
“多谢于兄弟的美意,不必了!”
“于野有所不知,此地酒肉价钱昂贵,走吧——”
兄弟俩为人厚道,含笑拒绝了于野的好意。
于野却径自走向酒肆,并在门前桌旁坐下,扬声道:“伙计,一坛桂花酒,五斤煮羊肉!”
伙计答应一声,转身去安排酒食。
于野又招了招手,道:“两位大哥,请坐呀——”
秦柱子急急走到他的身旁,低声:“兄弟呀,不敢吃白食,快快随我离去……”
他以为于野不懂规矩,故而担心不已。
“啪——”
于野佯作伸手入怀,摸出一块银子放在桌上。他虽然拿不出千金船资,而身上并不缺少金银。
“哎呀……你哪来的这多银子?”
秦柱子迟迟疑疑坐下,犹自难以置信。
秦栓子也走过来,惊讶道:“于野,你真心请我兄弟饮酒?”元宝小说
于野微微笑了笑,道:“我村子里有句老话,穷家富路。既然出门远行,岂能短了银钱。两位大哥不必担心,尽管吃喝!”
伙计送来酒食,顺手拿了银子,道:“用不了许多银钱,待柜上找零……”
于野摆了摆手道:“银子不必找零,余下的买了酒肉送至货栈交给一位秦伯便可!”
“好哩,三位慢用!”
伙计答应一声,自去忙碌。
秦家兄弟俩瞪眼看着于野,却还是伸手抓向酒坛子。
一个十七八岁的异国少年,来到齐国不过旬日,而言行举止、以及口音,已与本地人极为相似。若非知根知底,难以猜出他的真实来历。
“哗哗——”
说话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