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九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2/10)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总督府本身就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一次大捷,一应大小官员,都得到了朝廷的恩赏,尤其是徐渭和孙克毅二人,被朝廷恩荫了世袭的百户。

    而长崎总督府的辖区骤然扩大到现在的规模,立刻缺少人才,长崎总督府愿意提供丰厚的报酬,但是没有治理人才愿意前往,也是一个现实而且十分客观的问题。

    大明对势要豪右流放之地,从大鲜卑山山道的应昌,到吕宋的棉兰老岛,又多了一个长崎总督府。

    海瑞出身海南琼州,这件事是海瑞提醒皇帝的,大明的流放,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王化,比如唐宋持之以恒的向琼州流放,终于在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二年,开花结果。

    丘濬在景泰二年,成为了大明的进士,这代表兴文教化之功。

    廷议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着各种恩赏,兵部尚书谭纶整个过程,都是兴高采烈,谭纶、戚继光、俞大猷,都是在平倭之中,脱颖而出的人,他们对于平倭举双手赞成。

    “陛下,三娘子上了封奏疏。”王崇古从袖子里抖出一本奏疏来,递给了冯保,冯保送到月台御前。

    朱翊钧看完之后,用力的吐了口浊气说道:“好好好,忠顺夫人,有恭顺之心,很好。”

    再不懂揣测陛下圣意的人,也听出来了,陛下心情真的很好。

    三娘子的奏疏说了一件事,那就是三娘子在下次朝贡的时候,会带着一批特殊的俘虏,交还给大明,而这批特殊的俘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墩台远侯夜不收。

    大明的墩台远侯,夜不收哨,这些个斥候,从事着刺探敌情、查探水文地理、秋天放火的危险工作,以确保朝廷知晓草原部落的动静。

    刺探敌情是需要深入虏营的,而这个过程往往十分的凶险。

    俺答汗一共抓着十七个墩台远侯,就像当初的苏武牧羊,匈奴的单于一直希望劝降苏武,以此来证明自己更得人心,俺答汗也一直在劝降这些墩台远侯,而最长羁押时间,超过了十三年。

    俺答汗失败了,这十七个墩台远侯,都没有成为敌人的鹰犬和走狗。

    而这一次三娘子打算在来年朝贡的时候,把这些俘虏,全都送到大明来,这也是在算是在应昌签订条约,汉人事归汉人管这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