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夫子递过来的这篇让徐愿大吃一惊,倒不是说其内容简单,他的确看不懂其中的绝大部分,但是根据已有的翻译,这篇难倒教书多年李夫子的文章,竟然隐约有点像先秦时代荀子所著的那篇《劝学》!
不过其文字更加晦涩难懂,语句也十分不通顺,倒装暗喻更是错综复杂。
看着徐愿时而皱眉,时而舒缓,李夫子的心情也是上下波动,一方面他不相信对方能够理解这篇文章,但另一方面这篇已经困惑他很久,甚至吃饭睡觉都想着,这次匆忙过来,也是为了寻找他的得意弟子温故,一同研究。
“李夫子,这篇文章脉络复杂,句式颠倒,甚至一些文字徐某从未见过,的确很难理解。”
‘果然吗。’
李夫子轻叹了一口气,此时的他也并无之前那样怀疑徐愿,不过也只是把他当成小有学识的纨绔公子罢了。
“不怨你,这篇文章我读起来也是十分困难。”
说完后便伸手接过书卷,但徐愿的一番话则是令李夫子对其观感又下降了一丝。
“李夫子,可否让徐某用笔墨写篇文章,或许会对此书理解起来有作用。”
这种旁敲侧击,另辟途径的方法无论在哪个世界都是顶用的,但纵观李水近五十余年的博览群书,他也未曾想到一篇相似的书籍或文章,眼前的年轻人似乎有点口出狂言了。
“好,那便请徐公子着笔吧。”
两人来到大堂中的书桌前,李夫子拿起笔筒里一支淡青色笔杆的灰色狼毫毛笔递给他,并直接下手亲自磨墨。
可见李夫子与温故交情之深,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徐愿握着手中的狼毫笔,前世的他在爷爷的教导下也曾使用毛笔练字,因此算不上陌生。在李夫子的注视下,徐愿缓缓地舒了一口气,随后心中默念“临”字。顿时小院中清风四起,携带着菊花香,逐渐弥漫到外面的巷子、乃至全城!
“姨娘,好香呀!”
在一处离书塾很近的官道上,正有八九岁的贫苦少年摆放着座椅板凳,而在撑起的架子里面,一位五十余岁头发泛白的简朴女子正在捣碎茶叶,观其身材样貌,年轻时估计是个美女,哪怕已经人老珠黄,但也风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