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们,回家了!”
将军朝着场的方向,拿起一杯酒,洒在地上,又双膝跪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将军身旁的金甲和身后三万大军也受到感染,将酒水倾洒在地,也朝着战场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那些死去的将士,昨日还是与他们同榻而眠的兄弟,与他们同袍的亲人。战争前还相互约定,“若我殉国,待我回家”……如今他们与自己阴阳相隔,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悲伤冲散。
……
乙卯年冬,十二道金令如同催命符一般,将将军召唤了回去。将军临走之前,给赵家军下达了最后一条命令。
“死守济安,待我归来。”
丙辰年春,将军没有归来,归来的是将军的死讯。赵家军全军上下浓罩着悲痛和愤怒,不少士兵吵嚷着要杀回建康,誓要为将军报仇雪恨,只是被金甲拦了下来。因为将军说过,死守宁安。
同一年,十万金兵攻打济安,三万赵家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竟足足撑了三日。
死前,金甲的心脏被敌人贯穿,手中紧紧握着赵家军旗,他的双眼紧紧盯着建康的方向,嘴中喃喃道,
“将军,我们没有输!”
他们死后,金人将他们的尸体掩埋,并对外宣称,赵家军为了活命,三万大军弃甲投降,金人看不起这样卖国的行为,将大军活埋。
三万大军的灵魂在济安城停留,久久不散,他们已灵魂之躯,见证了此生最大的屈辱。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无数人纷纷将语言的利刃对准了死去的赵家军。一时间,赵家军声名狼藉。朝廷中的文臣开始对武将发难,劝谏皇帝收回武将的权柄。而旁观此战的济安百姓,竟无一人出面为赵家军开脱,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金人的招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下等金民。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活命,怎样都好。
“你们心中有怨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入三万大军的耳畔,激起了大军的愤怒。
“我们怨这天地不公,怨这世间是非不分,因果颠倒。”
金甲的声音响彻天地,似要向这天地发泄自己的愤怒。
“既然怨,那就怨个够吧。”
话音一落